ID: 23825854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338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湖南省,质量,答案,试卷,语文,监测
  • cover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民俗风情是人文历史的记录和_____,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也是我们仰望星空的文化守望。来到江南水乡,戏台屹立在临河的空地上,社戏在月夜中上演;踏上陕北黄土地,一曲信天游唱出了先辈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热爱与思慕,一场安塞腰鼓,后生们挣脱jī绊,舞出了让人_____的光影变幻;一盏高挂的红灯笼,_____着民族文化内涵……通过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触到璀璨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积淀 触目惊心 承载 B.载体 叹为观止 承载 C.积淀 叹为观止 承担 D.载体 触目惊心 承担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触到多样与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B.通过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我们感受到多样与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C.通过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我们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D.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触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二、综合性学习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统智慧的现代治理实践 ①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推广安徽“六尺巷调解法”,将“以和为贵”融入司法调解,形成“听辨劝借让和”六步工作法。 ②陇南案例:2025年5月,上坪乡引用“让墙”典故,化解两年地界纠纷,优化土地利用。 ③五华实践:2025年2月,龙村镇以“让他三尺”理念调解通行矛盾,当事人主动让地,群众满意度超95%,纠纷化解效率提升30%。 材料二: 基层治理创新数据 ①2025年多地构建“和”文化调解体系: ②南京浦口:“矛盾调处中心”整合12部门,“一窗受理”121件纠纷,重大案件调解成功率100%。 ③甘肃甘州:“四级七天”调解法调处24件纠纷,成功率98%,调解效率提升40%,信访量降35%。 材料三: 校园冲突处理图表 教育部2025年调研(学生人数:5000人): 处理方式 占比 沟通协商解决 68.3% 冷静回避处理 21.2% 争吵或冷战 10.5% 调研同时发现,经常参与校园调解活动的学生,其冲突解决能力提升42%,人际关系满意度提高37%。 (摘编自地方政府公开信息及新闻报道,有删改) 4.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徽“六尺巷调解法”采用“听辨劝借让和”六步法,将“以和为贵”融入司法调解,提高纠纷化解效率。 B.甘肃甘州“四级七天”调解法调处24件纠纷,信访量降低40%,展现“和”文化调解成效。 C.教育部调研显示,超六成中学生以沟通协商解决冲突,体现青少年理性处理矛盾的意识。 D.南京浦口“矛盾调处中心”整合12部门,“一窗受理”,重大案件调解成功率达100%。 5.同小区的张阿姨在楼道堆放大量纸壳废品,导致通行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李大爷多次劝阻无效,双方发生激烈争吵。如果你是社区调解员,请结合三则材料中“以和为贵”的理念与实践方法,选择张阿姨或李大爷进行劝说。 三、名句名篇默写 6.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景色优美动人。 (2)“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了对天下寒士皆得护佑的深切期盼。 (3)请写出连续两句情景交融的唐诗:“ ,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勿让AI成学生“作业神器” 夏振彬 ①AI,博学多才,但估计它自己也想不到,“出道”至今,“涉猎”竟如此广泛———既要给“打工人”写总结,又要帮大学生出论文,如今还要给中学生写作业!“高一时很多文科作业都直接扔给AI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