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网) 语 法 专 题 初高中衔接 B D 什么是语法? 《现代汉语》的诠释:“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法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素—词—短语—句子—语篇 B D 我们为什要学语法? 文言文:词类活用、省略成分、倒装句式、虚词用法; 病句辨析:成分残缺、搭配不等、表意不明、逻辑错误; 同义词比较:语法功能 目录 第一部分 词类词性 第二部分 短语结构 第三部分 句子成分 第四部分 古代汉语语法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词性 词的分类 实词 虚词 B D 词的分类 实词: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B D 实词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B D (一)名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酒鬼等 事物名词:如笔、蜗牛、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过程等 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方位名词: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旁边、附近等 表示处所的:如非洲、上海、南京路、凯旋门等 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科学、法律、事业等 B D (二)动词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①表示一般动作行为的:走、看、批评、宣传、学习 ②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存在、发生、演变、生长、死亡、扩大 ③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怕、想念、喜欢、希望等,这些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④表示可能、应该、必须、愿意:能、能够、会、可以、愿 ⑤表示趋向的(趋向动词):进、起、来、上来、进来、回来 ⑥表示判断的:是、就是、正是 ⑦表使令:使、让、派、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励 B D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①表示性质的:软、硬、好、坏、优秀、聪明、坚固、鲁莽 ②表示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桔红的 ③表示形状的:大、小、粗、细、整齐、笔直 ④表示数量的:全、多、少、许多、好些 B D (四)数词 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①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 ②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③分数:三分之一、九成 ④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 ⑤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 B D (五)量词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①名量词(物量词) :一个(人)、一把(镰刀)、一屋子(人)、这匹(马)、那头(猪) ②动量词 :去一次、说一遍、看一眼 B D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①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我、你、他、她、它、大家、人家、他们、我们、自己…… ②疑问代词,表示疑问的:谁、什么、哪儿、多少、怎么样…… ③指示代词,指称或区别人、物、情况的:这里、那儿、这些、所有、任何…… B D 虚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B D (一)副词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一般只能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前作状语。一般不能和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合。 ①表程度的:很、稍、还、太、非常、特别、十分、更加、格外 ②表范围的:都、只、仅、总共、一齐、一律、统统、仅仅 ③表时间频率的:又、再、刚、已、立刻、马上、渐渐、屡次 ④表肯定或否定的:◆肯定:必、必定、一定、准 ◆否定:不、没有、甭、未必 ◆不定:也许、或许、大概、大约 ⑤表语气的:岂、难道、何尝、竟然、简直、偏偏、未免 ⑥关联:又、也、再、还、才 B D (二)介词 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边,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以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而外国人用刀叉吃饭。 特征: 不能单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