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比较这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可以看到什么变化?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的是什么? 变化: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 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 新航路开辟后部分物种的传播 材料二:“哥伦布大交换”指的是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 ———艾弗瑞·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小任务:人口迁移、物种交流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是何关系? 阅读教材、完成小任务 (1)P40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P41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全球航路的开辟, ,推动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人口的全球性迁移 动植物全球性交流 学习聚焦1 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 阅读教材、完成小任务 学习聚焦1 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全球航路的开辟, _ ,推动了世界格局的演变: 改变世界人口格局、促进族群融合。 改变物种分布格局、人类饮食结构。 冲击当地社会结构、改变自然环境。 小任务:人口迁移、物种交流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是何关系? 问题探究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哥伦布大交换”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人口迁移、物种交换、疾病传播产生的影响。 哥伦布大交换 人口迁移 物种交流 出现族群混合 促进美洲开发 推动文化交流 丰富种植结构 促进人口增长 破坏生态环境 疾病传播 土著人民骤减 原有社会解体 殖民统治建立 改变人文地理格局 材料三: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阅读教材、完成小任务 小任务:商品世界性流动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是何关系? 学习聚焦 随着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全球航路的开辟,促进了 ,世界各地间的联系不断加强 全球航路的开辟, ,推动了世界(贸易)格局的演变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三条贸易航线齐头并进态势 阅读课本42-43页,绘制太平洋贸易流程图。 中国 澳门 日本 白银 生丝 马尼拉 白银 墨西哥 白银 生丝 阅读课本42页,补充以澳门为中转站的贸易流程,构建白银贸易网络。 果阿 丝.瓷 欧洲 白银 丝.瓷 结合此前所学,补充三角贸易流程图,构建全球贸易网络。 太平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美洲 非洲 白银、蔗糖、烟草 手工制品 黑奴 大西洋贸易 西班牙主导(横跨太平洋) 葡萄牙主导(跨三大洋) 民族国家 大洋贸易 新航线 全球贸易 第一次国际分工完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世界经济格局改变 印度洋贸易 太平洋贸易 材料四:第一次国际分工已经大规模完成,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提供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活动,并愈益倾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