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七年级上册 专题拓展:显微镜的使用 1.辨别镜头的放大规格: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①目镜:直插式,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②物镜:螺旋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低倍镜、高倍镜下成像特点: 显微镜的视野大小是不变的,如果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增大,原来视野边缘的细胞就 到了视野之外,细胞数目就一定比原来少了。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距玻片距离 视野范围 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3.由于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是一个倒像,且物像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完全颠倒。所以物像和玻片的 移动方向一定相反。如果物像偏右,应向右移动玻片;可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口诀:偏哪移哪)如果要 想让物像向右移动,则需向左移动玻片。 4.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5.根据需要使用光圈、反光镜以调节视野的亮度: ①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②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光线过弱,需要强光 时使用。 6.迅速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 污点一般会在目镜、物镜或者玻片标本上。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 片标本,污点也不动,则污点肯定在物镜上,注意污点绝不会在反光镜上。 【拓展】7.(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变化关系: ①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 算。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m 个细胞,放大倍数变成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目=m÷(400÷ 40)=m/10(个)。 ②若视野中细胞均匀分布,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如:在 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m 个均匀分布的细胞,放大倍数变为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目=m÷(400 ÷40)2=m/100(个)。 8.注意点: (1)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2)调焦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徐徐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5毫米处。然后用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 例1 下图是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据图回答: 53 科学 七年级上册 (1)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2)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 。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3)欲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 方移动。 (4)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 丁较短。则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物镜镜头是 ,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 。 (5)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那么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 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为 个。 解析:(1)调节光圈,只能调节视野的亮度,而不能调节视野的大小。(2)如果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时,若发现视野的左边较暗,右边较亮时,一边亮,说明亮度有了,不用调节光圈,一边暗,说明光照不均匀, 要调节反光镜。(3)图中③所指的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实际上它在载玻片的右上方,因此要移到视野的 中央进行观察,根据偏哪移哪的原则,应向左下方移。(5)细胞的放大倍数缩小了4倍。图中视野看到4个 细胞,则换上低倍镜后,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