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形成混合运算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科知识,学生感知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 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数学价值,通过合作探究,发现事物的科学规律,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探索求真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的形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花开朵朵。 5×7 37-15 7×7 36+7 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二、新授 1、课件出示,故事引入。 小熊壮壮和胖胖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有吃的、有穿的、有用的……他们来到了食品区。 2、通过看图,获取信息。 同学们,请大家仔细看图,看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条件:一个蛋糕6元,一个面包3元。 胖胖买了1个蛋糕和4个面包。 2、解决问题: 胖胖应付多少元? 师提出要求: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方法一:先算出4个面包多少钱,再算一共 多少钱。如图所示: 方法二:也可一这样表示: 3元+3元 +3元 +3元=12元 3×4=12(元) 12+6=18(元) 师提出要求:你能把上面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吗? 师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这样列式,你能看懂吗? 3×4+6 6+3×4 教师讲解脱式计算的格式和方法。 展示过程: 3×4+6 = 12+6 = 18(元) 讲解:这样计算叫脱式计算。脱式计算时,左侧等号要对齐。先算哪一步就把哪一步的得数写在下面,不参加计算的部分直接写下来。 (2)教师提出要求:请仿照老师刚才的计算方法,脱式计算第二个算式。 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困生。 小结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师总结: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解决:壮壮有20元,如果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你能帮壮壮算一算吗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师:你能写出综合算式吗 说说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结合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想一想: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师生小结: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4、师:结合小熊购物的情境,跟小组的同学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算式)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巩固应用 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课堂总结 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学生听故事,看图。 指名说说自己获得的信息。 学生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展示汇报。 学生配合老师认真听讲。 学生独立试一试。 指名说一说。 生: 3×4+6=18元 预设:第一个算式用买面包的钱加上买蛋糕的钱。第二个算式:用买蛋糕的钱加上买面包的钱。 学生小组讨论,填空并展示汇报。 先算四个面包的钱,再加上蛋糕的钱,即3×4,再加6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生:我们已经知道每包饼干4元,那么买3包饼干用的钱数,就是计算4的3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3×4=12(元);壮壮有20元,买饼干剩下的钱就是应找回的钱数,用减法计算20-12=8(元)。 生:综合算式是20-3×4,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生预设 20-2×7表示壮壮如果买2包花生应找回多少元。 5×3+4表示如果买5个面包和1包饼干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5×3+4还可以表示如果买3袋糖果和1包饼干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4×6-20表示如果壮壮买4个蛋糕还差多少元。 4×6-20还可以表示如果壮壮买6包饼干还差多少元。 知道了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