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39197

【大单元】二上第三单元 7《妈妈睡了》第2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191891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三,妈妈睡了,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课时设计 课题 7.妈妈睡了 课型 精读引领课 教 材 分 析 课 标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学 习 目 标 课 时 任 务 《妈妈睡了》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也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地爱,全文描述了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表现了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关注课题:《妈妈睡了》引起读者无尽的遐想,令人想一探究竟,引起阅读兴趣。 关注课文:本课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妈妈哄孩子午睡的场景,这是一幅我们常常能见到的画面。对妈妈来说,这是辛劳地操持家务后难得的小憩,所以妈妈睡得沉沉的,睡得好熟,好香。第二到四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睡梦中妈妈的样子,用3个并列式的段落描写妈妈的美丽、温柔和劳累。这三段中,有对妈妈熟睡样子的描写,还有孩子看到妈妈熟睡样子后内心的想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使妈妈的形象更加丰满,让人亲近。课文最后一段还穿插了场景描写,既表现妈妈睡得很熟,周围一切都听不见了,更营造了静谧美好的气氛,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描红、书写的生字有8个,“哄、脸、沉、沙”是左窄右宽的字。 “窗”笔画最多,上宽下窄,下半部分中的点一定要出头。 “发”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fà,可以组词“头发、白发”;另一个读音是fā,可以联系之前接触过的“发现、发明”等词语进行读音辨别。 “粘”和“乏”在学生日常中接触不多,是理解的难点。“粘”有两个音,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粘”,所以只学习课文中的zhān即可,另一个音不必说,“粘”的理解课用实物演示的方法;“乏”建议通过近义词理解,如联系课文中的“累”比较记忆。 关注词语:本课需要积累“明亮的眼睛、水汪汪的眼睛、乌黑的头发、波浪似的头发”等短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直观理解记忆;会写的“明亮、故事、头发、窗外”四个词语,重点关注易错词“窗外、故事”的记忆。 识字与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本单元58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本单元38个。→认识汉字 “哄、先”等14个,会写“哄、先”等8个汉字,“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 汉字的形体美。→注意“哄、脸、沉、窗”字的间架结构。 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阅读: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理顺课文内容,借助关 分析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讲讲故事。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 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表达与交流: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用自己的话说出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梳理与探究: 制作一张贺卡,在贺卡上夸一夸自己的家人。 (一)已有知识经验: 已有知识经验: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例“熟字加偏旁”“换一换”等等,能通过插图读懂课文,了解大意。 (二)已有的生活经验:有丰富的童年生活经验,故事实例感同身受。 (三)已有的策略经验: 已有策略经验:划分文章段落,通过朗读,浏览圈划文章的“的字短语”、四字词等。 (四)存在的困难障碍: 困难障碍:对于文中的关键词语认识模糊。正确断句、有感情朗读课文也是比较难。 (五)障碍突破措施 突破措施: 1. 方法引领,反复朗读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1)读文章想象画面 (2)学会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