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6课 认识固体 第二单元 固体和液体 (苏教版)三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板书设计 06 作业布置 学习目标 01 科学观念:能识别常见固体并知晓其核心特征,了解测量固体质量和体积的工具与基本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形状变化与物质、质量、体积的关系”,培养“变量控制与逻辑推理”能力;对比固体与液体的堆积性(沙子能堆、液体不能堆),强化对固体特征的认知。 探究实践:掌握用“电子天平测固体质量”“排水法测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操作方法,能独立完成“改变固体形状后质量、体积是否变化”的实验并记录。 态度责任:认识到固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桌椅、书本),养成“细致观察、严谨实验”的科学态度。 新知导入 02 像木块、铅笔、尺子这样的物体都是固体。在日常生活中,固体无处不在。 你还知道哪些固体? 探究活动一:固体形状与位置的关系 探究新知 03 请移动这些固体,观察它们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 探究活动一:固体形状与位置的关系 探究新知 03 探究活动一:固体形状与位置的关系 探究新知 03 这是显微镜下不同的固体颗粒(食盐和糖),移动它们,颗粒形状会发生变化吗? 我发现:固体的形状(会/不会)因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探究新知 03 探究活动二:外力作用下固体的变化 用电子天平称量粉笔、报纸、蜡烛和橡皮泥的质量。 探究新知 03 探究活动二:外力作用下固体的变化 如果改变固体形状,构成固体的物质有没有改变? 固体的质量有没有改变? 碎粉笔 剪碎纸 切碎蜡烛 压扁橡皮泥 探究新知 03 探究活动二:外力作用下固体的变化 我发现:在外力作用下,固体的形状(会/不会)发生改变,但构成固体的物质(有/没有)改变,固体的质量(有/没有)改变。 探究活动三:固体体积与形状的关系 探究新知 03 固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就是固体的体积。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探究活动三:固体体积与形状的关系 探究新知 03 1.测量形状规则固体的体积。 这个固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36 探究活动三:固体体积与形状的关系 探究新知 03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如何测量这块石头的体积呢? 探究活动三:固体体积与形状的关系 探究新知 03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把石块放入装满水的杯子,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将溢出的水倒入量筒,测量出的水的体积即为石块的体积。 探究活动三:固体体积与形状的关系 探究新知 03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探究活动三:固体体积与形状的关系 探究新知 03 3.测量形状改变后固体的体积。 (1)重新摆放小正方体,改变固体的形状。 (2)把橡皮泥捏变形,用前面的方法测量它的体积。 这个固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36 这块橡皮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探究活动三:固体体积与形状的关系 探究新知 03 3.测量形状改变后固体的体积。 我发现:固体(有/没有)确定的体积,(会/不会)因为形状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探究活动四:固体的堆积性 探究新知 03 试着把沙子或盐堆起来。 探究新知 03 我发现:沙子或盐(可以/不可以)堆积。 探究活动四:固体的堆积性 探究新知 03 拓展讨论:为什么绝大多数物品都用固态物质制作? 绝大多数物品如水杯、椅子等在使用时都需要保证有确定的形状且不易变形,固体有确定的形状,因此绝大多数物品都用固态物质制作。 课堂练习 04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肯定属于固体的是( ) A. 流动的细沙 B. 刚挤出的牙膏 C. 冰箱里的冰块 2.把一块正方体的橡皮泥捏成球体,它的( )不变。 A. 形状 B. 体积 C. 质量和体积 3.测量不规则固体(如小石块)的体积,通常采用( ) A. 排水法 B. 直接用尺子测量 C. 数小正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