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1241

3.《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1041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 cover
3*.《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共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借助看图片和做动作等方法理解“私塾”“摇头晃脑”等有新鲜感的词语。 2.默读课文,借助表格发现课文强调一个观点所用的方法。 3.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思考、交流课文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观点,这个例子的特别之处。 4.思考、辨析“不懂就要问”这个观点,能够说清楚并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步: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根据课本中的气泡提示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和本课的学习要求。 2.讲解多音字“背”、“圈”。 3.这篇课文所讲的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所以,课文里会出现一些我们不太懂、觉得很新鲜的词语,请把它们画出来。 4.下面请和同桌交流这些你觉得新鲜的词语,不懂的话可以问同桌或查字典。(交流完毕)好的,刚才跟你的同桌交流的过程中,有没有你们俩都不太懂的词语?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5.你们觉得新鲜、想进一步了解的词语,有好几个都与私塾有关。古代私塾里的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呢?其实可以根据课文里的一些句子来推测。 ———我读了“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 歌一样”这个句子后知道了 ———我读了“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这两句话后知道了…… ———我读了“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这句话后知道了…… 第二步:学习抓住重点概括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观点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一篇文章想强调一个观点,一般会用到下面五种方法,这篇课文用到了哪些方法?(默读课文,填表格,打钩) 方法 这篇课文用到了哪些方法?选一选,打“V” 1 在题目中直接写出来 2 在开头强调一下 - 3 在结尾强调一下 4 通过文章里某个人物的嘴说出来 5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1、3、4、5都用到了 是啊,为了告诉我们“不懂就要问”这个道理,作者用了很多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练习,教师指名学生说) 4.可以说明“不懂就要问”的例子有很多,这个例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是一个名人的例子,名人的例子有说服力。(简单介绍孙中山、中山路) ———这个例子中孙中山是冒着被先生责骂、挨打的风险提问的,这个例子很有代表性,很有说服力。 5.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孙中山提问是冒着风险的?浏览课文,找句子。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 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6.所以,概括的时候,还是要强调孙中山有可能会因为提问而被责骂、挨打这一点。谁再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念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责罚,壮着胆子提问的故事。 第三步:思考、辨析“不懂就要问”这个观点 1.你同意“不懂就要问”这个观点吗?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懂就问的经历呢?讲给大家听一听吧。 2.完成语文作业本第二题。 [板书] 3*.不懂就要问 略读 新鲜感 勤学好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