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4608

3.《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1647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 cover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语言运用:认识“诵、例”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 思维能力: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审美创造: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要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孙中山图片,同学们交流孙中山。 2.出示简介。齐读简介。(孙中山出生于清朝末年,当时社会处在外国殖民统治和封建统治下,内忧外痪,人们的思想受封建社会的束缚,非常落后。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孙中山却提出了“不懂就要问”。)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期学习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阅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本篇课文和前几篇课文有哪些不一样呢? ①对比第二课《花的学校》和本课,同学自由发言,找到不同。聚焦课题中的“*”,引出略读课文。这一课是我们接触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除了这里不同,还有不同之处吗? ②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前的学习提示,明确本课学习的两个要求: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③略读课文没有要求会写的生字。 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后泡泡中的提示了解略读课文的阅读要求: (1)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2)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总的概括略读课文,学习的方法,出示学习提示和阅读要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任务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默读课文,注意圈画出来的生字。。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表格。 活动一:词语认读 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学生朗读词语,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2)教师指导字词读音。 提示:“糊涂”中“涂”读轻声,“糊涂”与“清楚”是反义词。 活动二:学习多音字“圈”。 提示:“圈”表示圆圈时读quān,表示养家畜的栅栏时读juàn。 活动三: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起因 先生让孙中山背诵课文,但孙中山不懂课文内容。 经过 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询问课文意思。 结果 先生详细地讲解了课文的意思。 任务二:品读课文 分享新鲜 再次默读课文,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们分享交流。 活动一:新鲜感的词语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师:私塾与我们现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自由表达。 戒尺:旧时私塾教师对学生施行惩罚时所用的板尺。 精读问题设置: 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 他是怎么想的? 又是怎么做的? 预设:引导学生找到并理解重点句。 ?(1)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通过找反义词理解“糊里糊涂”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造句运用。) ?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通过朗读体会“壮着胆子”问是怎么问的。联系实际,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是呀,老师会责怪我吗?会训斥我说这是与课本无关的内容吗?会责骂我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吗?会发现我听讲时偷偷开小差了吗?会因此而惩罚我吗?所以,我才要“壮着胆子”问。而孙中山呢,他也是怕被老师训斥,怕被老师打呀,况且这之前还没有一位同学敢向老师提问呢!这种明知道可能会挨打、但仍然勇敢提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呀! (2)当孙中山提问以后,先生和同学们又是怎样做的呢?从第3~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