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8439

7.2 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53030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饱和溶液,教师,九年级,2024,学科,学年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D ) A.溶质多的溶液 B.溶质少的溶液 C.含100 g水的溶液 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与含溶质多少没有必然联系,也不能利用100 g水的溶液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室温下,小明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所得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②③ 3.20 ℃,将不同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分别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氯化钾固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其中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D ) 选项 A B C D 加入氯化钾 的质量/g 10 20 30 40 所得溶液 质量/g 110 120 130 134 由表中数据可知,2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40 g氯化钾,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34 g,则说明该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4.从冰箱中取出发现底部有少量硝酸钾固体的溶液(标注为甲),待其恢复至室温,发现底部固体完全溶解(标注为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D.等量水中,温度越高硝酸钾溶解的越多 乙溶液可能恰好是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A错误;底部有少量固体的溶液甲,待其恢复至室温,发现底部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液体乙,则乙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大,甲中溶质的质量较小,B正确;溶液甲变化到液体乙,整个过程中水的质量一直不变,C正确;从冰箱中取出一杯底部有少量硝酸钾固体的溶液甲,待其恢复至室温,发现底部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液体乙,说明温度升高,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D正确。 知识点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5.能将饱和硝酸钾溶液变为该温度下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 ) A.加水 B.倒出部分溶液 C.加硝酸钾固体 D.加热蒸发水,再降温至该温度 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剂和升高温度,加溶质不行;溶液具有均一性,倒出部分溶液不能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6.有关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增加溶质可以使某不饱和溶液变为其饱和溶液 B.改变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成其不饱和溶液 D.增加溶剂可以使某饱和溶液变为其不饱和溶液 温度升高时,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但对于熟石灰而言,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不能变成其不饱和溶液。 7.在20 ℃时,向质量均为50 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见下表。 实验编号 1 2 3 4 5 加入氯化 钾质量/g 5 10 15 20 25 溶液质量/g 55 60 65 67 M (1)在上表中M的值为__67__。 (2)在20 ℃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通过__恒温蒸发(或加入氯化钾)__的方法使它变成饱和溶液(保持该温度不变)。 (1)从第4次开始,加入氯化钾的质量大于溶解的质量,说明溶液已经达到饱和,因此第5次实验加入的氯化钾一点都没有溶解,所以M=67。(2)在20 ℃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通过恒温蒸发或加入氯化钾的方法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8.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a表示均一、稳定 B.b表示溶剂 C.c方法可为蒸发溶剂 D.d方法可为增加溶质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表示均一、稳定;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b表示溶剂;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增加溶质,能使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