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项突破提升(四) 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沧海”的位置,虽没有直接写到人,但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诗人登临碣石观海时的英姿。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了岛上树木茂盛、野草繁密的画面,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诗人生发出豪迈之情。 C.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沧海的辽阔和博大的气势,也感叹了面对大自然时自身的渺小,寄情于景,抒发胸怀。 D.这首诗选取了沧海、日月、洪波、星汉等宏大的景物,在苍凉中又有慷慨之气,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解析:“也感叹了面对大自然时自身的渺小”表述错误。本诗通过描绘沧海的辽阔和博大的气势,写出了诗人曹操的壮志豪情,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2.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3分) 答案:(示例)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2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首句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B.第二句写诗人在外旅途奔波。 C.诗人运用拟人和想象,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感彩。 D.全诗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2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对仗工整,蕴含着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 C.颈联中“生”与“入”二字用字巧妙,描绘了冬末春初时黎明破晓的场景。 D.尾联中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乡思愁绪。 (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2分) 潼 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 B.第二句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的视觉形象,给全诗增添了一种静态美。 C.三、四两句写出了黄河的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D.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抒情巧妙结合,生动奔放。 (五)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 籍①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②鉴③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①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②帷:帐幔。③鉴:照。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第一、二句交代了诗人夜不能寐,起身弹琴,排遣心中苦闷,借琴音传达心音。 B.第三、四句描写明亮的月光从薄薄的帐幔外照了进来,清风吹开了诗人的衣襟。 C.第五、六句写诗人所闻的鸿号、鸟鸣,都是以动写静,营造了欢乐祥和的氛围。 D.第七、八句写了孤鸿、翔鸟在空中徘徊,也暗示诗人在徘徊,表现诗人的心情。 解析:“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的意思是: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听到的鸿号、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衬托诗人孤独苦闷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