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宇宙奥秘的探求,也因此产生了许多神奇浪漫的传说。 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了解卡尔·萨根的生平、成就,了解有关宇宙的基本知识。 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结构。 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培养严谨、理性的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领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主要作品有:《宇宙》《布鲁卡的脑》《魔鬼出没的世界》等。 作者简介 20世纪80年代,卡尔·萨根主持拍摄了电视纪录片《宇宙》,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同时,他还出版了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在这本书中,萨根把世上万物融入宇宙宏大的背景,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畅叙宇宙的形成,列举宇宙的进化,讴歌生命的诞生,并从宇宙观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本书即节选自该书。 背景探寻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节选自卡尔 萨根的作品《宇宙》。 解说词是一种实用性说明文,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宣传的效果。 由于解说词常常与图像、实物相结合,它在语言上又与一般的说明文有所不同。 解说词 文体知识 解说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因为解说词是对画面内容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教育或传播知识的。 (2)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织段落,绝不能偏离具体的解说对象。 (3)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对实物进行描绘,就像报告文学是报告事实和文艺创作的结合一样,解说词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兼有文艺作品的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6)———解说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及宇宙的广阔。 第二部分(7-11)———解说星系的组成。 第三部分(12-14)———解说恒星的性质、数量等内容。 第四部分(15-16)———解说彗星、太阳系的构成和热量来源。 第五部分(17-18)———回归到人类的家园,赞美地球和人类。 活动一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宇宙 星系 恒星 太阳系 地球 2. 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并分析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顺序。 本文由星系(星系群、子星系)到太阳系再到行星缓缓推进,从宇宙的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最后回到地球。表达了作者对宇宙探索和人类未来的思考。 (1)行文脉络 (空间顺序) 《宇宙的边疆》概念关系图 宇宙 1—6 离地球80亿光年 星系 7—11 离地球200万光年 恒星 12—14 离地球4万光年 太阳系 15—16 离地球1光年 地球 17—18 由大到小 由远到近 第一,从宇宙的演化来看,先有构成宇宙的原始物质,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又有行星, 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宇宙构成,符合宇宙基本的演化规律。 第二,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让 读者先从整体上认识宇宙,打破了一般读者(观众)往往从地球视角认识宇宙的思维习惯。 第三,由广袤的宇宙最终回到地球人类的家园,以此反观人类未来发展之路,表达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探索宇宙的热情及“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情怀,与“人类的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