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赤壁賦 一种古代文体,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 赋 1.四六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追求骈偶 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4.内容上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诗经 楚辞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诗人、词人 豪放派 苏轼其人 一生宦海浮沉,历经坎坷 儒家用世的志意&道家超越旷达的修养之矛盾 失意时每能以达观豁然自我开解,始终保持进取有为的精神。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经胞弟苏辙等人营救,免除死刑,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经此一役,苏轼身心受挫,企图借山水之乐及佛老思想寻求解脱。 写作背景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2.苏轼曾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两次泛舟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写下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既望:农历十六日;既,过了(已经);望,十五 朔:初一 晦:每月最后一天 旬:十天 冯虚御风: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 属:同“嘱”,劝请 纵:放任 如:往 凌:越过 横:笼罩 一苇:小舟(比喻) 第一部分(段1),苏轼与友泛舟赤壁,赏清风明月之美,生遗世独立之感。 时间地点人物 意象:清风水波明月→喝酒吟诗 水汽缭绕、江面辽阔、小船自由(点面结合) 意境: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溯:逆流而上 倚:循、依 和:伴奏 幽壑:深谷 嫠妇:寡妇 渺渺:悠远的样子 予怀:我的心;予,同“余” 袅袅:声音婉转悠长 古今异义 凌万顷之茫然 徘徊于斗牛之间 望美人兮天一方 斗宿,牛宿,星宿名 旷远的样子 所思慕的人 迷茫,不知所措的样子 西班牙斗牛表演 美貌的人 最早出于屈原《离骚》 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香草美人 扣舷而歌之———乐甚(外在动作表达内在感情) 比喻、通感(听觉→视觉)、夸张、虚实结合 美人 主客萧歌互答,由乐转悲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思而不得的失意怅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南飞:名作状,向南飞 缪:同“缭”,盘绕、围绕 方:当 破:占领 固:本 渚:水中小块陆地 挟:偕同,带 虚词“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 (见)+动词+于 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而青于蓝;而寒于水 介词,在 介词,从 介词,比 形容词+于 句子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