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3896

17 壶口瀑布 教学课件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806207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壶口,瀑布,教学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梁衡 壶口瀑布 识记音形义 铸(zhù) 告诫(jiè) 推搡(tuī sǎnɡ ) 霎时(shà) 漩涡(xuán) 打旋(xuán) 寒噤(jìn ) 迂回(yū) 驰骋(chěng) 出轧(zhá) 汩汩(gǔ) 潺潺(chán) 雾霭(ǎi) 湿漉漉(lù) 乘隙(xì) 怒不可遏(è) (zhèn)震耳欲聋(lóng) 噤若寒蝉: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含贬义。 轧 zhá 轧钢 yà 轧棉花;倾轧 gá 识记音形义 1.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多形容随从多,排场大。 2.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几近瀑布水 初读课文,作者写了几次到壶口瀑布看到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并据此划分段落。 两次。 第一次是雨季(第2段) 第二次是枯水季 (第3~5段) 赏壶口两季·雨季壶口 再读雨季壶口,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的。 1.印象: 2.“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近处“震耳欲聋的涛声” “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水浸沟岸”、“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雾气弥漫”、“扑面而来的水汽”“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听觉角度 视觉角度 “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 “心还在不住地跳……” 气势磅礴、惊心动魄 险 赏壶口两季·枯水壶口 作者在枯水季又来到壶口瀑布,这次不仅看了瀑布水,也看了脚下石。作者是用了怎样的观察角度来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再见壶口是否还一如初见的印象? 1. 2.第3段:波涛汹涌、奔腾激越 第4段:流速迅猛、雄浑壮阔 柔和秀美 第5段:柔中带刚 雄 柔 刚 俯仰变换 移步换景 定点观察 品枯水美景 1.瀑布水: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波涛汹涌、前赴后继 翻江倒海、奔腾激越 朗读指导:节奏鲜明、语调激昂 充溢着催人奋进、勇往直前的力量。 品枯水美景 1.瀑布水: (2)“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夺路而走 乘隙而进 折返迂 回 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泉成溪,凸显其柔美一面。 朗读指导:节奏舒缓、柔和抒情 1.善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 2.炼字精妙(动词、副词等); 3.多用长短句加强节奏变化 品枯水美景 1.瀑布水: (3)“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修辞角度:比喻 炼字角度:一连串动词 句式:短句,节奏明快,增强语势 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猛然从河床跌入深谷,流速猛烈,变成水的另一种形态消失的过程。充满灵性与生命力。 品枯水美景 2.脚下石: “这些如钢铁似的顽物竟被水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比喻 一连串动词 反衬 黄河水愤怒时的力量之大、柔中带刚的特点。 与梁衡对话 梁衡,当代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生于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