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苏教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 级 学 期 单 元 一 1~6的表内乘法 课 题 第2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过程,理解乘法的意义。 2. 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数、积的名称。 3.体会乘法与连加的联系,感受乘法表示相同加数求和的简便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将连加算式正确改写成乘法算式。 核心素养: 培养符号意识、抽象思维及“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几个几相加”的连加算式(如3个4相加、6个4相加),利用连加的繁琐性引发对简便运算的需求,自然引出乘法课题,激活学生已有认知。 知识回顾 写出连加算式并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1)一些小朋友在操场上活动,每组4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算一算,下面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问题引入 这样全部加起来,用连加计算太麻烦了。有没有简单一些的方法呢? 揭示课题:连加算式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乘法吧!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以碰碰车情境(2人一组,6组)为例,通过“连加算式→乘法算式”的转化,引导学生理解乘法是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运算,认识乘号及算式各部分名称,掌握读法。 教学例1第(1)(2)题: 出示碰碰车情境图: (1)一共有多少人坐碰碰车? (2)一共有多少人骑旋转木马? 1. 情境分析 提取信息:每组2人(相同加数),共6组(相同加数的个数)。 预设: 连加算式:2+2+2+2+2+2=12(人),表示“6个2相加”。 小组探究 任务1:如何用更简便的方式表示“6个2相加”? 介绍乘法算式:2×6=12。 认识乘号“×”:读作“乘”,书写时先写左斜,再写右斜。 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 × 6 = 12 ↓ ↓ ↓ 乘数 乘数 积 读法:2乘6等于12(注意:不能读作“乘以”)。 任务2:2和6各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的“2”表示每组人数,即相同的加数;“6”表示这样的6组,即相同加数的个数。得到一共的人数是12人。 相同的加数是2,相同加数的个数是6。 归纳总结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乘法与连加的关系:乘法是连加的简便运算。 学习任务二: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数的和,深化理解乘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旋转木马情境(3人一组,4组),让学生独立将连加算式(4个3相加)改写成乘法算式,强化“相同加数×个数”的模型,对比不同情境巩固乘数含义。 情境分析 出示旋转木马情境图:3人一组,4组人骑旋转木马,一共有多少人? 提取信息:每组3人(相同加数),共4组(相同加数的个数)。 连加算式:3+3+3+3=12(人),表示“4个3相加”。 独立尝试 改写乘法算式:3×4=12。 说一说:乘数3和4分别表示什么?积12表示什么? 对比辨析 对比“6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乘法算式,明确: 乘数分别是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积是连加的结果。 请你分别用6个2,4个3再讲一个乘法故事吧。 讨论总结 (1)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也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 (2)乘法算式中乘号左右两边的两个数叫作乘数,乘得的结果叫作积。 5. 口诀记忆 连加算式绕呀绕,乘号一来变奇妙! 相同加数前面站好,加数的个数在乘号后。 读作“几乘几等于”,化繁为简真高效!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巩固乘法算式的读写、意义及应用:基础题(看图列式)强化“几个几”与乘法的对应;操作题(画图表示)深化数形结合;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