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不懂就要问 3 *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知道课文大意。 2.了解孙中山。 3.了解背景资料:私塾、戒尺。 4.认识生字、词语。 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激励我们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课文大意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在北京逝世。 人物简介 私塾 私塾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背景资料 古代私塾 戒尺 戒尺是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戒”,警戒,惩戒;“尺”,尺度,标尺,标准。这些正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啊。但是,惩罚也是一门艺术,如果单靠惩罚来树立教师的权威,可能会适得其反。 背景资料 戒尺 会认字 背诵 照例 糊涂 戒尺 厉声 详细 挨打 sònɡ lì hú jiè lì xiáng ái 我会认 糊 形旁,表示用米做的粥类食品。 声旁,表示读音为hu。 糊口 糊涂 糊涂虫 浆糊 易读错 “诵”读sònɡ;“例”读lì ,不读liè; “挨”在本课读第二声; “糊里糊涂”的读音是hú li hú tu。 近义词 流利—流畅 照例—照常详细—详尽 清楚—明白 认真—专心 霎时—立刻 鸦雀无声—万籁俱寂 反义词 流利—结巴 详细—简略 认真—马虎 清楚—模糊 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糊里糊涂]形容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摇头晃脑]晃:晃动。脑袋摇动不停。形容旧时读书吟诵的形态或自得其乐 自以为是的样子。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鸣叫都没有了。形容非常寂静。 [一…不…]分别用在一个名词和一个动词前面,表示强调或夸张。这样的词 语有:一字不漏、一言不发、一钱不值、一毛不拔、一窍不通。 理解词语 学习内容 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找出并体会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二阶:阅读理解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并体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人物 时间 事情 有新鲜感的词语 有新鲜感的句子 孙中山小时候读书的事情 陌生的事物有新鲜感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并体会有新鲜感的词句。 有新鲜感的词语 有新鲜感的句子 遇到不懂的问题,请老师讲解 和自己了解的不一样的事物有新鲜感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找出并体会有新鲜感的词句。 没见过戒尺,和现在的老师不一样 老师很严厉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并体会有新鲜感的词句。 有新鲜感的词语 孙中山认真学习的态度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_______时,因为________,______的事,赞扬了孙中山_____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