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7341

20 狼 第1课时 课件 --语文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38023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课时,课件,语文,五四,七年级,上册
  • cover
(课件网) 狼 蒲松龄 狼 蒲松龄 第一课时 情 境 导 入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狐、鬼的故事。读狐说鬼是一种假托的方式,目的在于说人,说社会现象。有个故事叫《画皮》,说的是一个恶鬼,在人皮上画了一个美女,披在自己身上,就变成了美女,然后去害人。这简直荒诞至极。但想一想就会觉得它非常真实,许多坏人在干坏事之前,不就是先把自己装扮成好人吗?这个故事就出自《聊斋志异》。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蒲松龄走进《狼》,去看一看两只狼的表现。 学习目标 学 习 目 标 1.了解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3.学习本文叙事简洁、情节曲折生动的特点。 4.理解文章主旨。 5.学习屠户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知识链接 狼是食肉目、犬科的动物,共有11个亚种。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头腭尖形,颜面部长,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觉灵敏,听觉发达。犬齿及裂齿发达。毛粗而长。狼的体色一般为黄灰色,背部杂以毛基为棕色,毛尖为黑色的毛,也间有黑褐色、黄色及乳白色的杂毛,尾部黑色毛较多,腹部及四肢内侧为乳白色。此外还有纯黑、纯白、棕色、褐色、灰色、沙色等色型。 栖息于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针叶林、草地,是夜行性的动物,善于快速及长距离奔跑,多喜群居。白天常独自或成对在洞穴中蜷卧,但在人烟稀少的地带白天也出来活动。夜晚觅食的时候常在空旷的山林中发出大声的嚎叫,声震四野。 文化文学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文化文学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为大家所熟悉。郭沫若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基础知识 缀行 倚 眈 瞑 尻尾 黠 苫蔽 少时 隧 大窘 假寐 积薪 意暇甚 zhuì jiǒnɡ yǐ dān mínɡ kāo xiá shàn mèi shǎo xīn xiá suì 学习目标 写 作 背 景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初步感知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听朗读,划节奏 初步感知 一句话概括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01 02 03 04 05 遇狼 惧狼 御狼 杀狼 悟狼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主题 转折 初步感知 [译文]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