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①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②隐花钿③。 海燕未来人斗草④,江梅⑤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释】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抱树焚死。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②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③花钿(diàn):古时汉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④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⑤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 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晏词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B.李词是作者早期的作品,通过寒食时节的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C.两首词都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晏词中的“花落去”和“燕归来”是虚写;李词中“山枕”和“花钿”也是虚写。 D.两首词尾句抒情方式不同。晏词中的“独”直接写出词人凄凉寂寞之感;李词“黄昏疏雨湿秋千”,借景物写春愁。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下面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暮春景色,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留恋。 B.《采桑子》描写杭州西湖春景,传达词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慷慨情怀。 C.两首诗词均运用修辞等细腻的写景手法,读来令人感叹诗人细入毫芒的观察力。 D.两首诗词均以高超的诗笔,描写兼抒情议论,从自然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思美。 3.对下面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A.《春望》描写暮春景象,展示出诗人忧国伤时、念己悲家的情感。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诗人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不能插簪了,体现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 C.《相见欢》上片写诗人登上金陵城楼,看到的萧条秋景,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 D.“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4.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下列对李清照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梦令”“渔家傲”为两首词的词牌名,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B.“惊起一滩鸥鹭”中,“惊”既暗写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小洲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C.“蓬舟吹取三山去”表明了词人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的仙山中,思想颓废消极。 D.两首词写于词人不同的人生时期,风格迥异:前一首欢快美好,后一首沧桑悲慨。 二、名句名篇默写 5.理解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