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感时伤世的情绪便油然而生。 黄庭坚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表明归隐之意。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 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飘零他乡,登高望远思亲人。 登高可远望而至思深。 登高怀远寄情思 ……试问人生,何以解忧? 唯有登高 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飘零他乡,登高望远思亲人。 古往今来,仁人志士,才子政客,他们满腹的愁怨,一腔的豪情,都抛撒在华夏大地的名山古迹中。或登高抒豪情、遣悲怀;或抒发怀才不遇之悲歌、凌云之壮志,或抒发羁旅之乡情、忧国忧民之国愁……试问人生,何以解忧? 新课导入 唯有登高 黄庭坚 登快阁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庭坚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意境鉴赏,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 3.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走进作者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帜,为“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 文学常识·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鼻祖: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祖:杜甫 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一祖三宗” 特点:“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自成一家” 黄山谷是个孝子,二十四孝里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故事———涤亲溺器,说的就是他。他秉性至孝,从小就每天亲自倾倒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也丝毫未尝忽略照顾侍奉母亲。当母亲病危的时候,黄山谷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奉在病榻前,没有一刻未尽到人子的孝道。所以在史书上,苏东坡赞叹他:“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涤亲溺器 相关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任知县。这是他入仕以来首次担任地方官,处理公事十分认真负责。他亲见人民的种种疾苦,而王安石新法在实行过程中受到扭曲,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黄庭坚因此深感忧虑而又无能为力,所以时时生出归隐之心,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 题目解说 登,即点明诗人登临望远。 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古人登高:览景状物;借景抒情 ; 怀古思今;思乡怀远。 文体常识·登临诗 登临诗:写登高望远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诗。常写景物:春秋景色(伤春悲秋) 春景:凋残、伤感(红颜衰老,英雄迟暮) 秋景:壮阔、苍茫(怀古伤今,思乡怀人) 常见情感:不得见用之愁;思乡怀人之情;贬谪异乡之苦;忧国忧民之心;吊古伤今之叹;功成身退之志;知音难觅之憾;壮志难酬之忧。 诵读诗歌 登 快 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情感。 理解诗意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