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探界者”钟扬 高中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植物科学家钟扬的典型事迹,领悟他对工作的无私奉献,从而陶冶情操。 01 感悟钟扬“劳模”精神及其他科研工作者的劳动之美与崇高,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02 以钟扬精神为起点,推广至当代社会各行各业,传承劳动精神。 03 一、课堂导入 在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你把论文写满高原。 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 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时代楷模 钟扬 人物介绍 钟扬(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男,汉族,湖南邵阳人,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2017年9月25日,钟扬同志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 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作者介绍 叶雨婷,90后美女记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主要作品有《中国科学家为首次发现双粲重子作出突出贡献》《中国航天的未来远超想象》《未来技术助我国科技发展“弯道超车”》《国际基因黑马的韩氏家训》《“探界者”钟扬》。 二、预习检查 回顾阅读人物通讯 人物 通讯 记叙事件 梳理事件 精神、品德 概括品质 1.小标题之间的顺序能否颠倒? 本文是以时间为行文线索并结合人物身份变化来进行报道的。首先在第一部分第三段用总结性的句子“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来引起全文。然后回忆其少年事迹,工作后的身份变化(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最后跳回到时间线索(生命延续),突出人物的贡献和生命意义。报道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知识链接 正面刻画 a.刻画人物语言。直接引用钟扬的话,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 b.刻画人物行为、事迹。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 侧面刻画 a.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 b.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大胆”的评价等。 正侧结合的手法 2.这篇通讯报道在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1 3 2 以情动人,情真意切 作者将对恩师的缅怀之情融入字里行间,如“天堂里一定有花,有您最心爱的花”等,字字句句流露着真挚动人的情感,令人动容。 诗化语言,渲染意境 作者善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渲染意境,如“瀑布在山间奔腾而下,雾气在密林深处氤氲弥漫”,将大山的壮美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语言优美隽永,引人遐思。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细节,刻画了钟扬教授执着、朴实、无私奉献的品格。如“工作餐就是方便面和自带的腌菜”等,使钟扬教授的形象丰满而立体。 写作特色 ①通俗易懂。如:“烫手山芋”“接盘”“流落街头”等。 ②真实可信。运用人物原话,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说不定这颗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 ③朴素自然。如: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 磨白了的牛仔裤,带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等。 语言特色 知识建构 知识建构 “英雄”少年 种子达人 科学队长 “接盘”导师 生命延续 “不安分” 坚定乐观 “钟大胆” 爱岗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