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1517

第四单元《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95712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四,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 ———伽利略 逻辑的力量 掌握逻辑规律,发现语言谬误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具有这四个基本规律: 一、逻辑的基本规律 “同一律” “不矛盾律”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 示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一致,也就是概念间的关系应为“全同关系”。 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这位巨人———马克思 二、潜藏的逻辑谬误 同一律逻辑错误一: 偷换概念 例1:今年的枫叶好像不够红,那就赏夏常在一丈红吧! 同一律逻辑错误二: 偷换论题 例2: 学习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才能事半功倍。比如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习题做得多,学习成绩就比较好;而对英语,我没有兴趣,怕读怕背成绩就比较差。 分析下面的例子,指出其中的逻辑谬误。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小试牛刀 解析:惠子问的是“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是问原因,庄子回答“是在濠上这个地方知道的”,是答地点,答非所问,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怎么 哪里 要求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二者必有一假。违反此定律,可能导致自相矛盾。 示例: 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年轻人顿时哑口无言,满脸通红。 不矛盾律: 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自相矛盾 例: 1.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2.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还收老白金。 排中律: 示例: 1、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2、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 解析: 在“薄”与“厚”、“白”与“黑”外还存在很多种可能,如除“白”外,还有黄、红等可能性,不能只当成两种可能,从而作出二选一,犯了假二择一谬误,违反了排中律。 逻辑错误一:两不可 逻辑错误二:假二择一 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辨析“不矛盾律”和“排中律” 不矛盾律反对的是一并肯定“相互否定”的判断。 排中律反对的是一并否定“相互矛盾”的判断。 示例: 1、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还收老白金。 2、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练习:有一块空地可以用来种庄稼,甲、乙两人讨论这块地种什么庄稼好。 甲一会儿说应该种小麦,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小麦。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试分析甲、乙两人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①论据与论证结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强加因果。 例1:看他的面相就不是什么好人,这件事肯定是他做的。 ②理由必须真实,否则犯“虚假理由”错误。 例2:所有的猴子都是人变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