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1725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主题阅读(阅读策略+精选阅读)教师版+学生版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8632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阅读,统编,教师,精选,策略,主题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艺术之美》主题阅读 【单元人文主题】 艺术之美: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阅读要素】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阅读策略】 第一步,借助品评体会艺术之美。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借助文中人物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和概括性语言,来体会艺术形象。例如,《伯牙鼓琴》并未直接描写伯牙琴技的高超,而是通过锺子期听琴声后的感叹“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来侧面描绘。我们可以借助锺子期的语言,去想象琴声,进而揣摩音乐所描绘的画面。 第二步,借助由艺术作品引发的想象体会艺术之美。1. 体会艺术作品激发了怎样的想象。例如,《月光曲》一文中,贝多芬的琴声激起了皮鞋匠的想象,他仿佛看到了月亮从大海上升起的场景。2. 借助他人的想象或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构建画面,体会艺术境界。例如,阅读《月光曲》时,我们可以借助穷困兄妹俩的想象,在脑海中构建画面,并结合自身经验,体会兄妹俩当时的感受,从而感受贝多芬高超的艺术境界。 第三步,借助表演场面的描写感受艺术之美。我们可以通过动静结合的表演场面描写来感受艺术之美。例如,《京剧趣谈》中描述道:“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这段描写生动展现了舞台上激烈打斗中突然定格的场面,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京剧动感十足、以虚显实的艺术风格。 【精选阅读】 阅读理解。 月光曲<节选> (1)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2)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选文中描写茅屋里环境的词语是 ,描写盲姑娘被音乐唤起想象后,脸上表现出专注、平静神色的词语是 。 2.选文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真实事物的语句是 ,描写的是由真实事物引起的联想和想象的语句是 。(填序号) 3.结合选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想象画面,体会乐曲旋律的变化,并照样子填一填,连一连。 4.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联系语境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 清幽 恬静 2. ①⑦ ②③④⑤⑥⑧ 3. 4.盲姑娘是看不到这个世界的,但是贝多芬弹奏的钢琴曲太生动美妙了,盲姑娘感受到了乐曲表达的内容,深深陶醉,她和哥哥一样,好像真的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导语】这篇《月光曲》节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贝多芬音乐的魅力及其对听众的深刻影响。文章以月光为背景,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通过皮鞋匠和盲姑娘的想象,将音乐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生动地传达了音乐的感染力。文中语言优美,尤其是对月光、海景的描绘,既真实又富有诗意,体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盲姑娘的“仿佛”看到景象,更是突显了音乐超越视觉限制的力量,令人感受到艺术与情感的共鸣。整体上,文章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1.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第一段“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