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2078

第4章 单元素养测评卷(含解析)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日期:2025-10-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3143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稳态,必修,选择性,2019,高中
    单元素养测评卷(四) 1.A [解析] 脾是免疫器官,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A正确;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B错误;树突状细胞在骨髓中生成,因此如果某人胸腺发育不全,其体内树突状细胞的数目一般不会受影响,C错误;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场所,脾、淋巴结、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D错误。 2.C [解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错误。免疫系统三道防线中,第三道防线具有特异性,属于特异性免疫;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免疫系统可清除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这属于免疫自稳功能;清除癌变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C正确。免疫防御功能过强会引发过敏反应,免疫自稳功能过强容易引发自身免疫病,D错误。 3.B [解析] 风湿性心脏病是人体感染了某种链球菌,它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分子与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导致心脏受损,这种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找到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B错误;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是由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患者多为新生儿和婴幼儿,存在严重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缺陷,C正确;对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目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D正确 4.A [解析] 溶菌酶参与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据题干信息“人的唾液中含有一种能水解黏多糖的碱性酶———溶菌酶,该酶对幽门螺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好的‘杀伤’作用”可知,幽门螺杆菌含有能被溶菌酶水解的黏多糖,B正确;细胞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的,唾液腺细胞可产生溶菌酶,但不能产生细胞因子,C正确;侵入人体的致病菌可能会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D正确。 5.A [解析] 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进而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A正确;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错误;白细胞介素-10(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促进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使肿瘤细胞不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C、D错误。 6.B [解析] ⑤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⑥免疫过程中产生了抗体,⑤⑥两种免疫分别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正确;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因此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b、c、d、e、g、h,B错误;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可进行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C正确;④表示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结合抗原,D正确。 7.B [解析] 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CAR-T细胞疗法利用了免疫监视功能的原理,A正确;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都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体不属于细胞因子,B错误;T细胞在体外安装了能特异性识别肿瘤靶点并能激活T细胞的嵌合受体,因此CAR-T细胞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CAR特异性结合并清除肿瘤细胞,C正确;CAR-T细胞是由患者自身的T细胞改造的,该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后,回输到体内,可精准高效地杀伤肿瘤细胞,一般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 8.C [解析] APC是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A正确;细胞1是辅助性T细胞,其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细胞2 B细胞结合,是激活细胞2的第二个信号,B正确;M为相同的过敏原,故M为柳树花粉,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引起人体出现过敏症状,组胺产生后,通过血液传送到达全身各处,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等,最终使人体出现过敏反应,这种调节形式属于体液调节,组胺不是激素,故不属于激素调节,C错误;过敏反应是人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产生的,是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应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