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预习梳理】 1.催化 提供能量 传达信息 调节 (1)生长 分化 (2)生长 发育 果实 2.生长素受体 特定基因的表达 3.(1)浓度 成熟情况 种类 (2)促进 抑制 【预习检测】 (1)√ (2)× (3)√ (4)× (5)× [解析] (2)对芽起促进作用的生长素浓度也可能促进根的生长。 (4)茎的向地侧和背地侧的生长素都起促进生长的作用,只是促进程度不同,没有体现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 (5)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受抑制,但是不影响侧芽生长素的合成。 【任务活动】 任务一 [资料1] (1)低 高 ①OA' A' ②A (2)茎 根 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3)根>芽>茎 [资料2] (1)双子叶 (2)玉米田中 玉米是单子叶植物,玉米田中施用该除草剂可以杀死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强的双子叶杂草,同时可促进玉米的生长 反馈评价 例1 D [解析] 生长素通过在细胞水平上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A正确。由题图可知,茎对生长素反应的敏感程度小于根,B正确。由于单侧光的影响,茎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会高于向光侧,若测得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侧小,且生长程度也小于背光侧,故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小于m,C正确。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在高浓度时抑制生长,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茎的背地生长是由重力作用导致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促进了近地侧的生长,使得茎向上弯曲(背地生长),在这个过程中,生长素始终起着促进作用,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D错误。 例2 C [解析] 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较敏感,因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杀死单子叶作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但农田中各种杂草并非都可以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去除,A错误;生长素作用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题图中甲表示双子叶植物、乙表示单子叶植物,B错误;d点的高浓度生长素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并且该浓度是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故去除双子叶杂草时,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最好控制在d点,C正确;除草剂的作用原理为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较高时抑制生长,茎向光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D错误。 任务二 反馈评价 例3 D [解析] 除去顶芽,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侧芽生长,A正确;顶芽存在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B正确;只有较长时间保持顶端优势,才可以保证树木挺直优质,保证产品符合需求,C正确;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生长素仍处于高浓度,抑制侧芽的生长,故不能解除顶端优势,D错误。 例4 C [解析] 生长素在e~c段也能进行极性运输,A正确;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d点生长素浓度较低,所以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可能会抑制d点所对应的细胞生长,B正确;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芽尖、根尖等幼嫩部位,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是由芽尖产生的,而不是b、c点对应的细胞合成后运输到a点,C错误;该幼苗在太空中水平生长的原因是没有受重力影响,不进行横向运输,生长素均匀分布,D正确。第1节 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D [解析] 在顶端优势现象中,离顶芽越远的侧芽其发育受到的抑制程度越小,A错误;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B错误;单侧光不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只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C错误;某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芽和茎的促进生长作用可能相同,D正确。 2.B [解析] AUX1是参与水稻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载体蛋白之一。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过程 ,是主动运输过程。顶端优势是指由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AUX1缺失突变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会在一定程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