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2144

人教版(2024)七上 第一单元第1课《情感表达》课件(19页)

日期:2025-09-18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287200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人教,2024,七上,第一,单元,1课
  • cover
(课件网) 第一单元 峥嵘岁月 ———美术中的历史 第一课情感的表达 欣赏美术作品,体会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感情。 了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过程 探究不同形式美术作品如何表达情感 欣赏美术作品 体会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美术作品是怎样表现革命者的崇高革命精神的? 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雕塑)2015年 吴为山 中国美术馆藏 作品以概括凝练的雕塑语言表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形象。 人物的不同姿态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构图,表现了两位伟大导师坚定的信念和真挚的友谊。 作品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开始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采用高视点、多人物的构图形式,通过“母送子”“妻送夫”“儿送父”三组人物造型,凸显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送别(油画)1959年 靳尚谊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作品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在哪里?在干什么? 欣赏与分析 在战斗中成长 (油画)1964年 秦大虎 张定钊 中国美术馆藏 作品以写实手法描绘一老一少两位游击队员携带战利品踏上归途的情景,通过人物的表情传递出胜利的喜悦和战斗的信心 欣赏与分析 欣赏与分析 人桥(版画)1948年 古元 中国美术馆藏 作品表现了解放军渡河作战的场景———炮火硝烟中,战士们在冰冷的水中用身体架起人桥,保障了队伍的顺利前进。作品以黑色为主,套以红、绿两色,层次分明,疏密得当,造型概括,富有动感。 美术作品赏析方法 描述 时间、地点、人物、题材.. 分析 造型语言:点、线、面、空间、色彩、肌理、构图 形式规律:对称、均衡、对比、统一 解释 主题、思想、情感 评价 价值、意义、文化、理解. 1 2 3 4 了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过程 转战陕北(中国画)1959年 石鲁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作品以连绵不绝、气势磅礴的崇山峻岭,衬托出革命领袖的高瞻远瞩和沉着坚定。 背景:现代画家石鲁1959年所创作,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内容:纸本设色中国画。该画刻画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转战陕北时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形象,初升的太阳染红了整个群山,领袖置身于雄浑壮观的高山之巅,而且是一个很简略的侧影,迎风伫立,面对壮美的黃土高原眺望凝思。 意义:《转战陕北》既是画家石鲁艺术生命的里程碑,也是新中国革命的历史的里程碑。 形式 1.在空间处理上融合了高远和深远两种方法,通过独特的构成方式,塑造了毛主席的革命胸怀和英雄气概,人物设置扁向画面的右侧,又面向画外,这样就将画面之势引向画外,冲向更广阔的天地,形成画面宏大的精神气度。 2.山体竖直的墨线压住厚重的色调,显示直冲云霄的势头,又被长短不一的横线多层次地截断,在山体中就积聚了一股沉厚的待发之力,同时笔墨厚重,给人以素高伟大的感受,很好地衬托出了毛主席雄才远略、气吞山河的伟人形象。 3.石鲁用传统山水画的形式表现了革命历史重大题材,令人耳目一新,画面上虽然看不见干军万马,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在大山大壑间隐藏着千军万马,画家用间接的方式暗示出一个宏大的历史场面。 构图:高远、深远,视觉纵深感强。 造型:山川雄伟险峻,人物造型概括传神。 动态:主席背对观者,真实再现指挥若定的泰然气派和伟人风采。 线条:劲挺有力的山石线条与蜿蜒连绵的高原形成刚柔对比。 用墨:运用恰到好处,前后形成虚实对比。 色彩:山石、阴阳、肤色、冷暖对比强烈,加深立体感。 意蕴:极具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结尾:石鲁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赞颂毛主席为中国革命所做的丰功伟绩。 探究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如何表达革命情感 画家以浓墨重彩描绘了新中国日新月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