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4854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授课课件(共28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218951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PPT,纲要,中外,必修,编版
  • cover
(课件网)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课程标准: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学习重点:新中国成立意义;巩固政权:土改、抗美援朝、独立自主外交向社会主义过渡:一五计划(工业建设、三大改造)、构建三大政治制度 1、 筹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油画作品《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从两则材料中能获取什么信息? 广泛性 民主性 问题:为什么“那是翻身的日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地点 参会人员 内容 职责 性质 1949.9.21;北平 各党派、各团体等662人 确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临时宪法性质 全国最高权力机关(1954年前)、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 ) 一个新中国真的要来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问题:“头上”的问题解决了、“三座大山搬掉了”代表什么?新中国成立有何意义? 2 、成立: 毛泽东:“家骥,你看今天开国大典搞得怎么样?” 李家骥回答说:“太好,太令人兴奋了。” 毛泽东(感慨):“是啊! 我们用了28年办了一件大事,把三座大山搬掉了,也就是头上的问题解决了。”“看来下一步要解决脚下的问题了。解决脚下的问题任务还很重,建设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要花更大的气力,你说对不对?” ———李家骥《我做毛泽东卫士三十年》 开国大典 (1)革命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社会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世界意义: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背景 (1)政治上: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2)经济上:必须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 (3)外交上: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安全威胁。 一个政党掌握政权后,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巩固和延续政权,理所当然要探索执政的规律。 ———张荣臣《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 相关史料 2、措施 (1)追歼残敌: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当时,大陆残留的国民党军事力量,主要是盘踞在中南、西南的白崇禧、余汉谋和胡宗南三个集团……于1949年9月开始了向中南、西南的大进军……从1949年9月中旬至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共歼敌13万 人……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中国大陆。原计划解放台湾的任务,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而停止执行…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镇压反革命 解放大西南 解放广州 1953年底,大规模剿匪斗争基本完成,共毙伤俘土匪和争取土匪投降自新270余万人。旧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为广大人民深恶痛绝的匪患得到根绝。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状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的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人,却总共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