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舂米歌》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2:独唱与合作演唱 A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自然的声音,自信、有感情的独唱或与同伴合作进行齐唱、轮唱、固定阴性伴奏唱,以及其他形式较为简单的合唱。 B认识常用的拍号、表情记号和力度、速度记号,知道他们的名称和用途;演唱是能够根据音乐术语或记号,适切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并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反应。 C能正确识读或排挤简单节奏谱,跟随音乐模唱或用唱名视唱简单旋律。 学习任务4:编创与展示 A能即兴编创与音乐情绪、特点一致的声势、律动或舞蹈动作,并参与表演。 B能对自己活他人的编创与表扬进行简单评价。 2.教材分析 《春米歌》是景颇族人民在春米劳动中创作的民歌,具有鲜明的劳动音乐特点。歌曲节奏明快强烈,旋律简洁重复,伴有集体吆喝声,营造出浓厚的劳动氛围,体现了景颇族音乐与劳动场景的紧密关联。其采用领唱与齐唱的呼应形式,“春米节奏"的强弱变化与劳动动作相配合,展现了景颇族“以歌伴劳”的生活智慧。同时,通过歌曲及景颇族服饰、舞蹈等元素,能让学生体会到少数民族在劳动中乐观团结的精神,是了解景颇族文化和少数民族劳动音乐的重要素材。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节奏鲜明、富有动感的音乐兴趣浓厚。但他们对景颇族文化背景较为陌生。通过律动体验、情境创设等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特点。 二、学习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律动的情绪,感知其鲜明的节奏特点和景颇族音乐风格,理解节奏对劳动动作的配合作用。 2.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舂米歌》,通过认识四二拍拍号感知和表现“舂米节奏”的强弱变化。 3.尝试用简单的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表现歌曲节奏。 4.知道《舂米歌》是从劳动中诞生,以及其对劳动的作用,体会少数民族在劳动中乐观团结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舂米歌》,通过认识四二拍拍号感知和表现“舂米节奏”的强弱变化。 学习难点:在创意实践中体现景颇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景导入 导入部分 1.观看聆听。 2.聆听思考回答问题。 3学生模仿体验,初步感受劳动节奏。 1. 播放景颇族风情图片/视频,简要介绍景颇族人民舂米劳动的场景。 2师:猜猜他们在做什么?劳动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3.老师模仿舂米动作,发出“咚哒 咚哒”的节奏。 认真聆听 积极回答 1.感受歌曲欢快、律动的情绪,感知其鲜明的节奏特点和景颇族音乐风格,理解节奏对劳动动作的配合作用。 2.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舂米歌》,通过认识四二拍拍号感知和表现“舂米节奏”的强弱变化。 4.知道《舂米歌》是从劳动中诞生,以及其对劳动的作用,体会少数民族在劳动中乐观团结的精神。 新知新学 活动一:聆听感受,初步体验 1.认真聆听,特别的词是“耶噜” 2.随老师一起用动作感知音乐节拍。 活动二:四二拍和发声练习 1.一强一弱 2.看课本理解2/4拍含义几强弱规律。 3.再次随音乐律动。 4思考回答,没有特别的意思,表达的是一种情绪———劳动的快乐。 6.聆听并观察。前边两个演唱的很均匀,后边变的耶很短而噜很长。 7.拍着基本拍跟琴模唱。 8练习唱准音高和节奏。 活动三:学唱歌曲 1.师生配合朗读歌词,然后交换。 2.音符节奏一样,都是 22 2 0 3.跟琴练习唱,休止符处用擦汗或者拍手等动作表现。 4.跟琴师生接龙唱。 5.师生配合演唱。 6有感情的演唱。 活动一:聆听感受,初步体验 1. 初次聆听《舂米歌》音频。 师: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情绪怎么样?听到了哪些特别的词? 2. 再次聆听,老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做简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