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3306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43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266890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7课,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社会,治理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朱熹所创民办社仓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的基层社会治理 教学难点:古代的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目 录 一:中国历代户籍制度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任 务 :结合教材预习,以表格形式梳理并整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 发展的重大基本史实;并分析相应历史阶段内政策实施调整的 原因影响;从中你能获得哪些理解认识与心得感悟? 时 期 政策调整 战 国 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户籍制度逐步确立。 秦 朝 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宗室籍、宦籍、市籍等。 汉 朝 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实行“编户制度”。东汉末年,户籍散乱。 隋 唐 隋朝:“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宋 朝 户籍分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主户,与没有土地的佃户———客户。 元 朝 按职业定户籍,如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明 朝 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以里甲制为基础,制造户籍册,称“黄册”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清 朝 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 (一) 战国时期:大规模编制户口 一. 中国历代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是指通过各级权力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 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 P99学习聚焦: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 (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 ——— 《史记·秦始皇本纪》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商君书·境内》 令民为什伍……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史记·商君列传》 上述材料透视了战国时期的户籍制度信息: 1. 编制方法:什伍之制; 2. 立户原则:强制分户,推行个体小家庭; 3. 登记范围:境内所有男女。 问题1:分析战国时期开始大规模制定户籍的原因和实质。 原因: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加强中央集权、进行争霸战争、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③国家规模不断扩大,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 实质:反映出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全面加强,为专制主义集权奠定了基础。 (二) 秦朝时期:分类登记制度 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室籍(宗室贵族)、宦籍(官吏)、市籍(商贾) 民户户籍:“故秦人”(土著)、“新民”、“臣邦人”(外来人) 特殊户籍:宗室籍(宗亲贵族)、爵籍(有爵者)、宦籍(官吏)、弟子籍(官吏子 弟)、市籍(商贾)等。 问题2:观看视频且分析从战国至秦朝户籍登记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呢? 变 化: 1.逐渐周密、规范; 2.为征发赋役服务。 原 因:政治: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加强(设置郡县); 经济:小农经济发展。 (三) 汉朝时期:编户齐民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 秦朝有系统的户籍资料;由丞相或御史保管;汉承秦制。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这叫做“编户齐民”……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 ———吴钩 《户籍上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