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3639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39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69254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7课,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社会,治理
  • cover
(课件网) 第17课 基层治理之术: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 (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导入 材料:“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靠乡绅。” ———秦晖(huī)的《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础控制》 【思考】为什么需要乡绅参与地方管理? 如何管理? 秦晖(1953年12月-),广西龙胜人,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是当代中国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时空定位 一、严查与削弱: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一、严查与削弱: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思考】结合材料和课本引言部分分析历代王朝为什么重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 其目的是什么? 材料1: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 ———《 旧唐书 食货志上》 材料2: 谷者,人之司命也;地者,谷之所生也;人者,君之所治也。有其谷则国用备,辨其地则人食足,察其人则徭役均。 ———杜佑《通典》 材料3: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于联伍……于是奸心竟生,伪端并作矣。小则盗窃,大则攻劫,严刑峻法不能救也。 ———徐幹《中论》 户籍管理是赋役征发的依据 户籍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 朝代 户籍 战国 秦朝 西汉 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一、严查与削弱: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8-99,填写下面表格。 编排民户,制定户籍(户籍制度开始);秦献公“为户籍相伍” 分类登记(一般户籍、宗室籍、宦籍、市籍) 编户齐民 社会动荡、户籍散乱 东晋:“黄籍”“白籍”“土断” 大索貌阅 唐承隋制、三年一造 主户、客户 诸色户计(民户、军户、匠户、站户等)、户籍世袭 职业定籍(民籍、军籍、匠籍)、黄册 永停编审(因摊丁入亩,户籍不再具有财政意义、对人身控制放松) 一、严查与削弱: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一)萌芽阶段 1.商: 材料1:“辛巳卜, 贞, 登帚好三千, 登旅万呼伐”、“登人三千呼战”。 ———殷墟甲骨卜辞 材料2:王登人五千征土方 ———罗振玉《殷虚书契后编》 目的是为了征集兵丁、组建军队以满足战争的需要 2.西周: 材料3: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 ———《周礼·秋官·司民》 经常性、制度性的户口调查和登记 登记人口 创建人口登记、统计制度 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开始制定户籍 (1)秦献公时期:“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2)商鞅变法时期: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登记。 (二)奠基阶段 一、严查与削弱: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1.战国时期 材料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严格的户口登记制度以了解地方的户口和财政状况。 ———江立华《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材料2: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商君书》 2.秦朝: 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等级性和不平等性) (二)奠基阶段 一、严查与削弱: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里耶秦简·户籍簿 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中外历史刚要(上)P15页 (1)征发赋役的依据。 (2)实现了国家对人民,土地的直接控制,是调动巨大民力,一统天下的一种力量。户籍作为赋役征发的依据被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