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494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5.1圆的认识教案+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524150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圆的认识 教科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圆” 单元的起始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圆(如新年擀饺子皮)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画圆方法及各部分名称。教材以操作探究为主线,结合轴对称图形等知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直线图形的特征及轴对称知识,但对曲线图形的认知较陌生。新年擀饺子皮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可借助此情景降低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激发探究兴趣。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能力,需引导其通过观察、测量、对折等活动自主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目标 数学抽象素养:通过观察新年擀饺子皮等生活场景,抽象概括圆的本质特征(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建立圆的几何模型,发展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逻辑推理素养:通过对折、测量等操作,探究圆心、半径、直径的关系(d=2r),经历 “猜想 — 验证 — 归纳” 的推理过程,体会数学规律的严谨性。 数学建模与应用素养:能用圆规画圆解决 “擀饺子皮大小控制” 等实际问题,将 “找圆心”“算半径” 等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感受数学在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能熟练用圆规画圆。 难点:理解圆的对称性及圆心、半径、直径的动态关系(如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 教学思路 以 “新年擀饺子皮” 为主线,通过情景导入(感知圆的应用)— 探究新知(结合擀皮活动认识圆的要素)— 实践应用(解决饺子皮相关数学问题)— 文化拓展(古代圆的智慧)的流程,将抽象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引导学生在 “做中学”“用中学”。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春话圆 ——— 情景导入 语言引导: “同学们,过年时全家一起包饺子的场景温馨吗?今天老师带来一段视频,看看爸爸擀饺子皮的手艺!”(播放视频,聚焦擀皮动作) 提问互动: “仔细看爸爸的动作,为什么他要反复调整擀面杖的位置?”(引导观察 “保持中心稳定”) 过渡衔接: “圆圆的饺子皮里藏着数学知识,今天用数学眼光‘擀’出圆的奥秘!” 观察视频并捕捉擀皮细节,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感知圆的实用性。 通过具体动作观察和对比提问,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建立 “圆与稳定、美观” 的初步关联。 2. 1 圆的定义 实物对比:正方形卡纸和圆形,依次触摸边缘: “请用手指沿着图形边缘画一圈,说说有什么不同?”(引导用 “光滑曲线”“直直的边” 描述) 总结提炼: “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而三角形、四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这是圆最特别的地方!” 动手触摸图形边缘,用语言描述差异,归纳圆的定义。 通过多感官体验(视觉、触觉),直观区分圆与直线图形,突破 “曲线图形” 的认知难点。 2.2 画圆方法 小组讨论引导:怎么画出完美的圆形饺子皮?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办法,动手画一画。” 教师示范: 1.实物画法:用硬币、瓶盖、盘子、尺子等圆形物体沿边缘描圆,体验 "以形画形" 的直观方法。 2.线绳法演示: 将线绳一端绑端点,另一端绑笔:“笔拉紧线绳旋转一圈,看!圆出来了!” 3.圆规法对比: “圆规的针尖就是‘橡皮支点’(定点),两脚距离就是线绳长度(定长),旋转时要像擀皮一样用力均匀。”边说边示范 “三步骤”:①定长: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以3厘米为例);②定点:把带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圆心)上。;③旋转: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提问强化: “为什么用圆规能画出更标准的圆?”(预设:线绳会松动,圆规刻度更精准) 小组讨论生活画圆法,观察教师演示并模仿操作,对比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通过 “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