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诗歌鉴赏·穆旦《我看》 九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 初识诗人与诗境 朗读与节奏 01 02 诗句赏析 03 主题与情感曲线 04 拓展与写作 05 目录 CONTENTS 些些意 初识诗人与诗境 01 些些意 你眼中的自然是什么 请用三个词形容自然。 自然的描述 自然是诗歌永恒的母题和灵感源泉,为诗歌提供血肉与素材;而诗歌则为自然赋灵、塑形、立言,将其从物理存在提升为哲学思考和审美体验的对象,最终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可感、可思、可栖居的精神世界。 诗歌与自然 诗人穆旦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是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也是“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诗风深沉凝练,融合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与新颖的意象语言。其创作集中于对生命、自然、历史与人性等主题的探索,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代表作包括《诗八首》《赞美》《我看》等。此外,穆旦在翻译领域亦成就卓著,译有普希金、雪莱、济慈等诗人的作品,影响深远。 诗歌写作背景 《我看》创作于1938年,正值穆旦于云南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求学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全面抗战的艰苦阶段,青年穆旦在经历了从北方至南方的长途流亡后,一方面深切感受到了民族的苦难与个人的漂泊,另一方面又沉浸于滇地开阔、壮美的自然风光之中。 这种现实与自然、忧患与生机的强烈对照,激发了他对生命、自然与永恒关系的深刻哲思。诗歌中既流露出对自然之美敏锐的捕捉和沉醉,也蕴含了在动荡年代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渴望融入永恒自然的赤诚愿望,是其早期诗歌中情感与哲思高度融合的典范之作。 朗读与节奏 02 认识字词 忧戚( ) 红晕( ) 枉然( ) 摇曳( ) 丰润( ) 揉过( ) qī yùn wǎng yè rùn róu 认识字词 (丰润) 文中指丰茂滋润。 (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忧戚)忧伤。 (枉然) 费力而不起作用。 (飘逸) 飘浮,飘散。 (流盼) 转动目光看。 诗歌朗读 《我看》穆旦 我看 / 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 / 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 / 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 / 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 / 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 / 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 / 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 / 识醉了 / 凝望它的大地。// 哦,/ / 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 / 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 / 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 / 寂静的谐奏里 / 勃发。// 也许 / 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 / 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 / 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 / 季节的起伏 / 而飘逸。// 去吧,/ 去吧,/ / 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 / 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 / 鸟的歌唱,/ 云的流盼,/ 树的摇曳;// 哦,/ / 让我的呼吸 / 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 / 洒向我心里, 像 / 季节燃起花朵 / 又把它吹熄。 诗歌节奏划分 以“我”引领的节奏:开篇多个“我看”构成了诗歌的基础节奏,停顿在“看”之后,引出所观察的对象,形成一种舒缓的、凝视的语调。 意象的堆叠与停顿:“鸟的歌唱,/ 云的流盼,/ 树的摇曳” 用逗号自然间隔,形成排比式的节奏,朗读时应轻快而连贯,展现自然的缤纷与和谐。 情感升华处的延长:所有“哦,”之后的“//”表示此处应有较大的心理停顿,吸入一口气,为后续强烈的情感抒发做准备,使诗句更有张力。 动词前的强调:在“揉过青草”、“吸入晴空里”、“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等处,停顿在动词前,可以起到强调动作、让画面更生动的作用。 结尾的渐缓:最后两句“像 / 季节燃起花朵 / 又把它吹熄”,节奏放缓,尤其是“又把它吹熄”应读得轻而慢,留下悠长、深远的余韵,契合生命哲思的主题。 诗句赏析 03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春风’‘青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