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9 连加》教学设计 课题 连加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该部分教材通过“一共有多少只小鸟”的情境图引入连加运算。图中把小鸟分成树上、空中、地面三部分,引导学生将三部分数量相加得出总数,呈现了连加算式 2+4+3=9及计算步骤(先算2+4=6,再算 6+3=9),让学生直观理解连加的意义和运算顺序。“试一试” 环节设置 2+1+3和3+1+5两道连加算式,用于巩固连加运算方法。课堂活动中 “我们比,你来算”,给出数字1、2、5及算式1+2+5=8,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连加的运用。连加运算中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学生掌握连加运算顺序后,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到后续相关运算中,同时也为多位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等更复杂运算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学习内容分析:连加内容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加法和0~9以内数的基础上展开的。它为后续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等奠定基础,是学生构建加减法运算体系的重要环节。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了之前所学的简单加法知识,又为后续学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等做铺垫,是学生从简单运算过渡到复杂运算的关键衔接点。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观察情境图、操作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有趣的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计算。 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连加运算解决问题,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之前我们学习了9以内数的加法。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课件出示:填对了,我才能去看荷花。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计算的吗?师:看来,大家对之前学的加法掌握得很不错!小朋友们,我们之前学习了两个数相加的加法运算,知道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要用加法。那如果现在有更多的数要合并起来,该怎么办呢?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连加。 学生独自计算,然后集体反馈。学生1:2和1可以组成3,所以2+1=3。学生2:4和2可以组成6,所以4+2=6。…… 通过呈现9以内的加法口算题并让学生计算,帮助学生回顾已学加法知识,强化对9以内数加法运算的掌握程度,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知识储备,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抛出“更多数合并起来怎么办”的问题,打破学生原有认知平衡,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讲授新课 任务一:连加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树叶变绿了,小鸟也快乐地聚在一起了。课件出示:师:图中小鸟分成了哪几部分?每部分各有几只?师:也就是说小鸟是由树上的、地上的和天上飞的三部分组成。那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师:你能结合这幅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先独自思考,然后和同伴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师:你能用算式把你刚才的想法表示出来吗?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师:是的,这个也是加法。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就是连加算式。它表示把树上的2只小鸟、空中飞着的4只小鸟和地上的3只小鸟全部合在一起。这也是我们今天学的新知识。本书课题:连加师:这个连加算式该怎么计算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提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结合情境,能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吗?师:刚才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好,都想出了先算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