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0227

【教学评一体化】西师大版一上2.11《加减混合》(教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29136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加减混合,2.11,教学,师大,一体化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1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课题 加减混合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本单元最后一个课时,学生在前面学习了连加连减。在此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学生很容易理解了,同时为后面四则运算打好基础,本节课出示了两幅图,对应两个综合算式,很直观的显示出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教材围绕“加减混合运算”展开,通过“快乐的小鸟”情境图呈现 6 2+3和6+3 2两个算式,给出分步计算思路;“试一试” 环节安排7 4+2等四道算式巩固运算;课堂活动包含摆小棒、圆片操作及画图形说算式活动,强化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与应用。这部分教材在编排上与连加、连减基本相同,也是配合例题各安排了一幅情景图,用图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同时还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和第一步算出的得数。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含义,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9以内加减混合算式。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9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运算基础上的延伸。此前学生已理解加减法意义、运算顺序,这些知识为加减混合运算学习提供支撑。同时,加减混合运算又为后续更复杂的整数四则运算学习奠定基础,是构建完整运算知识体系的关键环节。教材以“快乐的小鸟”这一贴近生活的有趣情境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学生从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产生于数量增减变化的实际场景。从情境图示例到 “试一试” 练习,再到课堂活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在练习与活动中巩固深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通过算式计算、操作活动、画图表达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概念与顺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升学习效果。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借助情境图、操作活动,培养观察、分析、运算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习惯及合作交流意识。 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意义,掌握从左到右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难点 能灵活运用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算式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超美的地方———生态公园。课件出示:师:瞧,这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湖水清澈。现在大家都特别重视环境保护,所以我们身边像这样美丽的地方越来越多啦!不仅我们喜欢这样的美景,小动物们也可喜欢啦!尤其是小鸟们,经常成群结队地来这儿玩耍。课件出示:师:在数学的世界里,这些小鸟也能给我们带来有趣的问题呢。大家快想想,现在总共有多少只小鸟?哪位小数学家能列出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呀?师:大家表现太棒啦!再看,课件出示:湖边原本有6只小鸟在喝水。师:湖边现在还剩下几只小鸟呢?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列出算式来说说看。师:看来之前学的连加和连减知识,大家掌握得很扎实!那如果小鸟飞来又飞走,这样的情况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索新的知识 ,和小鸟们一起开启快乐的数学之旅! 学生独自列式计算,然后展示反馈,阐述运算过程和结果。 学生独自列式计算,然后展示反馈,并说说运算过程与答案。 先提出树上小鸟数量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连加算式并计算,再提出湖边小鸟剩余数量的问题,让学生列出连减算式并计算。这一过程帮助学生回顾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和意义,巩固已学知识,同时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新知识的引入做好铺垫。抛出“小鸟飞来又飞走”这种更复杂情况的疑问,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好奇心。 讲授新课 任务一:加减混合运算课件出示:师:数一数,湖边有几只小鸟?师:你瞧,发生什么事情了?课件出示: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