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语文一上第二单元拼音《ɑoe》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与设计意图 【教材解析】 本课有3部分内容。第1部分是3个单韵母ɑ、o、e,配有一幅乡村小河边的情境图。早晨,一个小女孩站在小河边练唱“啊,啊,啊”。河对岸,大公鸡在打鸣,发出“喔,喔,喔”的声音。水中,一只大白鹅正在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其中,女孩发出的声音“啊”提示ɑ的音,女孩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ɑ的形;大公鸡打鸣时发出的声音“喔”提示o的音,公鸡嘴巴前方的小泡泡提示o的形;“鹅”提示e的音,鹅在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第2部分是ɑ、o、e的四声。小汽车的4种行驶路线,分别提示4个声调符号,借此可以形象地感知它们的调值。 第3部分是ɑ、o、e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四线格的上面提示了每个字母的笔顺。四线格中的黑色字母是范写样例,供学生观察;红色字母供学生描红。 特别关注:单韵母o应该发什么音? 根据《汉语拼音方案》,o的代表字是“喔”,此处的“喔”是叹词,发[o]音。o不能发成“窝、熬、欧”的音,因为“窝、熬、欧”分别是复韵母uo、ɑo、ou的代表字。按照“窝、熬、欧”的音来读o是不正确的。 o作为单韵母,发音时口形不能变,一旦口形发生变化,就会发成复韵母,发音就不对了。 教学时,可以利用带有uo的音节,采用“析出法”指导学生练习o的发音。如,利用“多(duo)”这个音节,拼读时稍稍放慢速度,当读到末尾“o”音的时候,延长发音,保持口形不变,在略微停顿以后,再次发音,就可以正确发出单韵母o的音了。 【设计意图】 1.激发学习动机,明确拼音价值。通过联系“快乐读书吧”内容及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拼音对识字、阅读和讲好普通话的重要作用,从内在激发学习兴趣。借助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强化认知,为后续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依托情境图,实现形义结合。利用乡村小河情境图,将ɑ、o、e 的音形与画面元素自然关联,如女孩头部与辫子对应ɑ的形、公鸡叫声对应o的音。引导学生观察、说话、编故事,在发展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建立拼音音形的直观认知。 3.多元活动巩固,降低学习难度。设计口诀记忆(如“张大嘴巴ɑɑɑ”)、手指操、摘苹果游戏等多样活动,强化音形识记。通过“析出法”指导o的发音,借助小车行驶路线图理解声调规律,采用对比读、联系生活组词等方式突破二三声区分难点,突出教学趣味性。 4.落实基础目标,关注幼小衔接。严格遵循教学要求,重点指导ɑ、o、e 在四线格中的书写规范,强调笔顺和位置,不做过高要求。通过复习旧知、游戏巩固等环节,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注重整体认读和习惯培养,为后续拼音学习和识字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单韵母ɑ、o、e,读准音,认清形。 2.知道汉语拼音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正确认读ɑ、o、e的四声。 3.认识四线格,能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ɑ、o、e。 4.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 【教学重点】 1.结合图画找出ɑ、o、e三个单韵母的形,读准三个单韵母的音。 2.借助顺口溜、儿歌、手指操、联系生活等方式记忆ɑ、o、e的音和形。 3.认识声调符号,能正确认读ɑ、o、e的四声调。 【教学难点】 1.读准o的发音,读准ɑoe的第二声,区分三个字母的二声和三声。 2.认识四线格,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ɑ、o、e。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单韵母ɑ、o、e ,读准音,认清形。 2.知道汉语拼音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正确认读带调ɑ、o、e的音。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欢迎小朋友们来到语文课堂,我们已经进入奇妙的汉字王国游一圈,这些有趣的汉字你还记得吗? 拿出字卡:人、口、耳、目、手、足、上、下、日、月、山、川、田、火、水、禾 开小火车认读;指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