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预习梳理】 一、对光 视野中央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二、(1)核膜 (2)①真核细胞 细胞核 染色体 ②原核细胞 蓝细菌(合理即可) 拟核 (3)鞭毛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 腐生或寄生 蓝细菌 拟核(或DNA) 叶绿素、藻蓝素 【预习检测】 (1)√ (2)× (3)× (4)× (5)× (6)× [解析] (2)换用高倍镜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3)蘑菇为真菌,属于真核生物。 (4)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其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 (5)大肠杆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不含染色体。 (6)有的细菌是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 【任务活动】 任务一 1.①② 小 ③④ 大 2. 大 少 小 暗 近 3.(1)倒立的、放大的 (2)左上方 4.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5.(1)4 (2)4 6.装片 目镜 物镜 反馈评价 例1 C [解析]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图甲中①与装片的距离远于②,②比①长,因此①为低倍镜,②为高倍镜,图乙是低倍镜下的视野,所以图乙所用物镜是①,A错误;由图乙观察可知,细胞a位于视野的左方,由于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虚像,故要将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装片向左移动,B错误;物镜②被物镜①替换,是高倍镜转换为低倍镜,低倍镜下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较高倍镜下多,C正确;物镜①被物镜②替换,是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高倍镜下视野的亮度会减弱,可调节光圈和反光镜调亮视野,D错误。 例2 C [解析] 若视野中一半亮一半暗,最可能是反光镜的角度不对,造成视野亮度不均匀,反光镜上的污点不会出现在视野中,A错误;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若用10×物镜与10×目镜观察蠕虫,即长度放大了100倍,不是面积,B错误;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蠕虫逆时针爬行,由于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则蠕虫的实际爬行方向仍为逆时针,C正确;蠕虫细胞较小,应该换用高倍镜观察,而不是调亮视野,D错误。 任务二 [资料] (1)拟核(或DNA) 核糖体 (2)酵母菌、变形虫、衣藻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DNA 统一性 (3)差异 [情境] (1)支原体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支原体无细胞壁 (3)原核 反馈评价 例3 D [解析] 某些原核细胞,虽不含叶绿体,但是含有光合色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如蓝细菌,A错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C错误;自然界中大多数细菌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少数种类的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D正确。 例4 A [解析] 绿藻、金鱼藻均是植物,属于真核生物;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故框①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含核糖体,A正确。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麻疹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染色体;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其含有染色体,C错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蓝细菌为原核生物,麻疹病毒为病毒,D错误。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A [解析] 高倍镜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A错误;显微镜视野中物像的面积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正比,物像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B正确;换用高倍镜后,放大倍数增大,视野变暗,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减小,C正确;显微镜下观察到物像顺时针移动,则实际物体的移动方向也是顺时针,D正确。 2.B [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亮度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因此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更多,应换用低倍镜,A正确;视野中的污物可能在物镜、目镜或装片上,因此若要确定污物的位置,需要移动装片,若污物不动,则再转动目镜,若污物依然不动,则污物在物镜上,B错误;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转动转换器,可以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C正确;显微镜下成倒立的像,要把视野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下移动装片,D正确。 3.C [解析] 换用高倍物镜前不能提升镜筒,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