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1385

2.3 海陆变迁 第2课时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中图版(2024) 地理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8次 大小:1548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5-2026,八年级,地理,2024,图版,年中
  • cover
2.3 海陆变迁 第2课时 素养目标 1.通过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了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过程,培养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格物致知的精神。 2.通过地理资料,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在地图上指出六大板块的划分;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从而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大陆漂移 1.大陆漂移说 提出者 魏格纳 科学 证据 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轮廓拼合 南美洲和非洲     的相似性 南美洲和非洲     的相似性 基本 内容 魏格纳认为,大约在2亿年前,各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称为     ,其周围是广阔的海洋,称为     。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几块,每一块都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不同方向    ,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海陆分布状况 动力 来源 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    2.海陆分布变化示意 知识点二:板块构造学说 1.20世纪60年代,地质学家在研究大陆漂移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该学说将地球表层分为了六大板块,分别是A      、B      、C非洲板块、D      、E印度洋板块和F         。正是板块的运动使得陆地与海洋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2.板块内部比较   (稳定/活跃),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频繁,如日本的建筑多采用     建筑就是考虑到抗震因素。 3.世界著名的山系也多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如      山系,该山系纵贯美洲大陆西部,西临    洋,北起美国的      州,南至南美洲最南端的    岛,绵延约15 000千米。 【合作探究】 1.游戏。 目的:体验科学家魏格纳的灵感与创新思维。 准备:两人一组,每人在纸上画出一个自己最喜爱的图形。 过程:将画好的图形从中间任意撕成两半,然后两位同学互换,并尽量把对方已撕成两半的图形拼合在一起,看看会是什么结果。 思考:通过这个简单游戏,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还是有科学依据 请你再寻找一些能佐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2.小实验———板块运动的方式及影响。 (1)实验一:把一本书如图向中间挤压,观察书本中部发生的变化,并列举一个实例来证明该板块运动方式造成的影响。 (2)实验二:拿出一张报纸,拽住报纸的两端,缓慢地用力向两边拉伸,观察报纸中间部位发生的变化,并列举一个实例来证明该板块运动方式造成的影响。 3.探究板块运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小组分工合作,组内成员分别收集世界著名火山、高大山脉以及近十年来大地震发生的位置,将它们的位置绘制在世界板块分布图上进行对照。 (1)观察位置,说说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哪里。 (2)通过位置对比,说说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主要山脉带的分布有什么联系。 (3)当地震来临时,在家里、学校、公共场合等,应该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1.古老地层 动物 泛大陆 泛大洋 漂移 运动 知识点二 1.板块构造学说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2.稳定 木结构 3.科迪勒拉 太平 阿拉斯加 火地 合作探究 2.(1)随着向中间挤压,书本中部隆起。如喜马拉雅山脉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下,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 (2)报纸中间部位被逐渐撕开。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板块彼此分离,红海面积逐渐扩大。 3.(1)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2)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主要山脉带的分布大体一致,都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3)在家里:迅速躲在坚固家具(如桌子)下;无坚固家具,可躲在承重墙墙角处;远离窗户、吊灯等易破碎或易坠落物品。 在学校:学生快速躲在课桌下,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