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1710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496110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抗战,22课,局部,全国,课件,25张
  • cover
(课件网)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时空定位 课程标准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九一八事变 1931 1932 伪满洲国 一·二八事变 1933 进犯长城沿线 1935 华北事变 “八一宣言” 一二·九运动 瓦窑堡会议 不抵抗政策 1936 西安事变 1937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日本侵华暴行 1945 以华制华,以战养战 “三光政策” 细菌试验、“慰安妇”制度 日本局部侵华 日本全面侵华 7月 庐山谈话 准备抗战 8月 洛川会议 红军改编 9月 国共合作宣言 中国局部抗战 中国全面抗战 导入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不断策划占领东北。 1931年9月,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斗争。 暴虐下的危亡 壹 局部抗战 材料一: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 材料三: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材料二: “经济危机之后,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材料四: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 ———斯国新《党史可以这样讲》 蓄谋已久,既定国策 (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 英美等国推行纵容日本侵略的“绥靖政策” 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国内战争,为日本提供可乘之机 (一)日本局部侵华 壹 局部抗战 (一)日本局部侵华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历史原因:日本大陆政策的延续 ③现实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日本的侵略野心 ④中国方面:国共内战(可乘之机) ⑤国际方面:欧美等国深陷危机,推行绥靖政策;苏联自保 壹 局部抗战 阅读教材,梳理日本侵华过程 1935 华北事变 1931.9.18 沈阳 九一八事变 1932. 3 吉林长春 伪满洲国 1932.1.28 一二八事变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1932.1.28 一·二八事变 1932.3 建立伪满洲国 1933 华北事变 标志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1935 1933向长城沿线进犯 向长城沿线进犯 壹 局部抗战 (二)中国抗日救亡运动(局部抗战)的兴起和发展 1.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调停。 "攘外必先安内,一统方能御侮,未有国不能一统而能取胜于外者。” ———1931年11月30日,蒋介石 2.共产党: (1)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人民革命军”到“东北抗日联军”。 (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北平学生: 一二 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杨靖宇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壹 局部抗战 4.国民党爱国官兵 (1)一二八事变后,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史称“淞沪抵抗”),迫使日军四易主帅。 (2)日军向长城进犯时,国民党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英勇抗战,使喜峰口失而复得(史称“长城抗战”) (3)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