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2288

16.1《赤壁赋》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59704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6.1,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赤壁赋 苏轼 了解文体———赋 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是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包含浓厚的诗意。 写法上讲究铺陈,讲究文采、押韵和句式的对称。 内容上讲究体物写志,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可以咏物写志抒情的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善用铺陈,具有文采,通过描摹事物来抒发情感)”。 从赋的演变来看,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文赋几个阶段。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创作背景 “三咏赤壁”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整体感知 文章情感变化的脉络是怎样的?试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情感的句子。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乐———悲———喜 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清风慢慢吹来,江面上水波没有兴起。我举起酒杯,劝请客人喝酒,吟诵、歌唱关于着明月、窈窕诗篇的诗句。 既望:过了望日之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十六日。望:指月圆的那天,通常是农历十五。 朔日:农历把每月初一。 晦日:每月的最后一天。“晦”是月亮被遮住的意思。 泛:飘浮。 兴:兴起。 属(zhǔ):劝请。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水上浮光连接天边。我们任凭小船随意到它想前往的地方,越过那广阔的江面。浩浩然仿佛要乘着太空驾着风飞去,却不知它停止的地方;飘飘然像要脱离了人世超然独立,飞升成仙然后登入仙境。 少焉:一会儿。 横:笼罩 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纵:放任,任凭。 之:到 所如:所前往的地方。 凌:越过。 万顷:指广阔无边的江面。 茫然:江面旷远的样子。浩浩乎:浩渺的样子 冯:“凭”,乘; 御:驾。 遗世:脱离人世。 羽化:飞升成仙。 顷之、有顷、顷刻、少顷、少间、俄而、须臾、俄、未几、间。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解读“乐”———赏赤壁之景,品泛舟之情 苏子之乐,乐在何处? 良辰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泛舟游赤壁 把酒诵歌诗 美景 乐事 既望,月圆之夜 乐 古代纪年法是一种中国传统纪年方式。纪年,是指以文字确切记载历史现象发生的年代。我国历史悠久,从商代开始就有文字记载,但直到西周中期也没有确切年代记载。司马迁根据前人留下的资料,在《史记》中明确记载了西周共和元年及其以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从这一年起,我国历史开始有了确切纪年。 常见的纪年法: 1.干支纪年法。例:《赤壁赋》“壬戌之秋” 2.年号纪年法。 例:《琵琶行》“元和十年” 3.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核舟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