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识“窃、私、肌”等 11 个生字,会写“宁、官、汪”等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宁静、器官、危险”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难点 体会海底动物声音的奇特,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感受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并能在表达中有所体现。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海底世界的视频,展示各种色彩斑斓的鱼儿、形态各异的珊瑚、巨大的鲸鱼等海洋生物,同时配上轻柔的海浪声和悠扬的音乐。 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海底世界美不美呀?你们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海洋生物?”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看到的景象。 教师顺势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那里到底藏着多少秘密。”(板书课题:海底世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0 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窃窃私语、私自、肌肉、攻击、细胞、迅速、后退、长途、旅行、差异、海藻、储量、金属。 指名认读,正音。重点强调“私”是平舌音,“藻”是平舌音且为上声,“储”是翘舌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如“窃窃私语”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小声说话的样子来理解;“差异”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不同颜色的衣服有差异来体会;“储量”可以联系石油储量等知识来理解。 进行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 朗读结束后,请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从海底的声音、动物的活动方法、植物的特点、矿产资源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三)精读课文,感悟奇妙(20 分钟) 学习第 1 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一自然段以设问的方式开头,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出下文对海底世界的介绍。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疑问的语气。 学习第 2 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 2 自然段,思考:海底有声音吗?海底的声音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讨论后,明确海底有声音,而且声音是“窃窃私语”的。引导学生理解“窃窃私语”就是私下里小声交谈,这里把海底的动物当作人来写,非常生动形象。 提问:“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它们会发出哪些声音呢?”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除了文中提到的声音,海底的动物还可能发出哪些声音,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如“海底的声音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青蛙一样呱呱,还有的像小铃铛一样叮叮当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海底声音的奇妙。可以采用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海底声音的独特魅力。 学习第 3 自然段 轻声朗读第 3 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作者介绍了哪些动物的活动方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明确这段话围绕“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作者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能向前游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