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3 课时3 角角边 第一章 三角形 学 习 目 标 1.通过推理论证并掌握三角形基本事实“角边角”的推论; 2.能利用“角边角”证明三角形全等; 3.证明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的角平分线、高、中线相等. 如图,已知△ABC的边与角,在甲、乙两三角形中,有与△ABC全等的吗?如果有,说出你的理由. 70° 50° b 甲 70° 50° c 乙 B A C a 60° 50° b c 70° 两角和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如图,在△ABC 和△A′B′C′中,∠A=∠A′,∠C=∠C′,AB=A′B′,△ABC 与 △A′B′C′全等吗? 探究一:三角形全等条件探究. 活动:小组讨论,已知两三角形两角及其一角所对的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证明:在中,°,. ∴△ABC≌△A′B′C′(ASA ). 又∵∠A=∠A′,∠C=∠C′, ∴ ∠B=∠B′. 在和中, 基本事实“角边角”的推论: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符号语言: 在△ABC和△A′B′C′ 中,如果 那么△ABC≌△A′B′C′ (AAS). A B C A′ B′ C′ 一组等角的 “对边” 思考:“ASA”与“AAS”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条件 区别 联系 “S”的意义 书写格式 ASA AAS “S”是两角的夹边. “S”是其中一角的对边. 把夹边相等写在两角相等的中间. 把两角相等写在一起,边相等写在最后.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AAS”可由“ASA”推导得出. 证明:∵ △ABC≌△A B C , ∴AB=A B ,∠B=∠B . ∵AD、A D 分别是△ABC和△ A B C 的高, ∴∠ADB=∠A D B = 90°. 在△ABD和△A B D 中, ∴△ABD≌△A B D (AAS),∴AD=A D . 1.如图,△ABC≌△A B C ,AD,A D 分别是△ABC和△A B C 的高(角平分线、 中线),求证:AD=A D . 探究二:三角形全等的性质. 活动:利用已学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分析全等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关系. 证明2:∵ △ABC≌△ A B C , ∴AB=A B ,∠B=∠B ,∠BAC=∠B A C . ∵ AD、A D 分别是△ABC和△ A B C 的角平分线,∴ ∠BAD= ∠BAC,∠B A D =B A C , ∴ ∠BAD=∠B A D . 在△ABD和△ A B D 中, △ABC≌△A B C (ASA), ∴AD=A D . A B C D A′ B′ C′ D′ 2.若AD,A D 分别是△ABC和△ A B C 的角平分线. 3.若AD,A D 分别是△ABC和△ A B C 的中线. A B C D A′ B′ C′ D′ 证明:∵ △ABC≌△ A B C , ∴AB=A B ,∠B=∠B ,BC=B C . ∵ AD、A D 分别是△ABC和△ A B C 的中线, ∴ BD=BC,B D = B C , ∴ BD=B D . 在△ABD和△ A B D 中, △ABC≌△ A B C (SAS), ∴AD=A D .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角平分线、对应中线相等. 1.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 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 ) A.AB=DE B.AC=DF C.∠A=∠D D.BF=EC C 2.如图, AC , BD 相交于点 O , OB = OD ,要使△ AOB ≌△ COD ,添加一个 条件是 .(只写一个) ∠ A =∠ C (答案不唯一) 3. 如图,∠A=∠D,∠ACB=∠DBC. 求证:AB=DC. A B C D 证明:在△ABC和△DCB中, △ABC≌△DCB(AAS), ∴AB=DC. 4. 如图,CB⊥AD,AE⊥DC,垂足分别为B,E,AE,BC相交于点F,且AB=BC. 求证:△ABF≌△CBD. A E C B D F 证明:∵ CB⊥AD,∴∠ABF=∠CBD=90°.∴∠C+∠D=90°. ∵ AE⊥DC,∴∠A+∠D=90°.∴∠A=∠C. 在△ABF和△CBD中, ∴△ABF≌△CBD(ASA). 5.如图,已知:AB⊥AC ,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 (1)试探索BD、CE、DE之间的关系; (2)若B、C在直线m的两侧,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