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3969

北京市部分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学科能力综合测试试卷(无答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1221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北京市部,学科,答案,试卷,测试,综合
  • cover
高一历史学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中国五大粮食作物中的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四种来自国外,五大油料作物中的花生、芝麻、向日葵三种来自国外,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纺织原料棉花也来自国外。这说明 A.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同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B. 外来作物的引种改变了中国的农业技术体系和劳作方式 C. 外来作物取代本土作物成为中华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外来作物传入后引发过度的垦荒造由,导致了水土流失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外服指的是迫于武力臣服于商族的部族,这些部族接受商王的封号,表示对商王承担义务,商王承认附属国所拥有的土地和臣民。西周的分封制则是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去建立诸侯国。相较而言,西周的分封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推动了文化认同 D.淡化了血缘关系 “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从中可知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的初衷是 ①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②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③整顿吏治惩处腐败 ④有助解决国家急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人物品题,也称之为臧否人物,是汉魏六朝士族社会最重要的文化风尚之一。有曰,汉末清议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两晋玄风重“神韵”,南朝衰落好“文采”。其实质是 A.强化对官员的监察 B.控制选举的话语权 C.提升社会理学水平 D.抨击专制强调自由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对这项制度认识不正确的有 A. 是科举制发展过程中的改革 B. 激化了南北地区之间的矛盾 C. 被后世借鉴并不断发展完善 D. 体现了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 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认为辽南京(今北京)是契丹人担心被中原政权再次收复而设,它显示的是辽对其南界的固守;金中都则是女真人出于既顾及北方根木本,又而向中原地区的战略而立,它表明了金朝将政治文化中心主动南移;元大都的崛起,则是蒙古人进而将其作为从西北到东南控制全国的政治枢纽的产物。这一论述表明辽宋夏金元时期 A. 少数民族不断逐步 B. 区域经济迅速发展 C. 边疆开发条件成熟 D. 政治制度浙趋严密 1990年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A.多极化萌发于20世纪90年代 B.“一超多强”的局面已经形成 C.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提升 D.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牢不可破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颁布说明了我国 A.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 依法治国方略开始实施 C.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完善 D. 法制体系逐步走向健全 1955年4月19日,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指出:“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在保证实施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国际间的争端没有理由不能够协商解决。”对这次发言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为亚非各国友好合作创造条件 ③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④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在古代社会,两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