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4717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7古诗二首 7登鹳雀楼 教案

日期:2025-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90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统编,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 cover
7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认识“黄、更、层、楼”4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从朗读诗句中展开想象,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从朗读诗句中展开想象,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出示鹳雀楼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哪里。 相关链接: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3.猜一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 4.走近作者: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主要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古诗,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检查识字情况:放气球; 3.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4.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黄:上部宽,中部窄。第二横长;中部上宽下窄。层:撇舒展,“云”第一横在横中线上。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按正确的朗读节奏来读。 品读释疑 1.理解疑难词语的含义:白日:傍晚的太阳。依:靠着。尽:完。这里指太阳靠着群山渐渐西沉,最后看不见了。入海流:指黄河最终流入大海。欲:想要。穷:尽。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2.理解诗意: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3.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4.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六、本课小结 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小结: 师:这首诗写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做生活的强者! 拓展延伸:国学诵读:《凉州词》(王之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