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1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与天然循环 分子 1.下列对云、雨、雪的变化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 A.雪变为雨时,水分子的能量没有发生改变 B.雪变为雨时,水分子的排列方式没有改变 C.云是飘在空中的水蒸气 D.云变为雨时,水分子数量和大小不会变化 2.关于固态、液态、气态水的分子在相同空间内分布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甲分子间隔较大,可以完全自由运动 B.图乙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 C.图丙中的分子紧密有序排列,分子静止不动 D.当由图甲变为图乙时,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 3.夏天,打开冰箱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从微观角度分析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化时水分子间隔变小 B.液化时水分子体积变小 C.液化时水分子数目减少 D.液化后水分子不再运动 4.在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无处不在。下列有关水的三态变化描述不合理的是 ( )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体积变小了 B.一定量的水,当它发生三态变化时,水分子的大小和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C.水的三态变化,其实质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5.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 A.铁 B.氯化钠 C.氨气 D.硅 6.唐朝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有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能闻到荷花香的原因是 (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体积很小 7.按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下列关于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已知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 A.观察到乙烧杯中溶液变红 B.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实验说明不同种分子运动速率不同 D.甲烧杯中溶液不变色说明酚酞分子不运动 8.《黄帝内经》中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雨是水蒸气经阳光、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有关“为云”“为雨”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此过程体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B.此过程能实现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C.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 D.此过程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及间隔变化实现 9.小东同学将少量医用酒精涂在手背上,先感到手背凉凉的,后闻到了酒精的气味,一会儿发现酒精不见了,气味也变淡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手背凉凉的———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 B.闻到了酒精的气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酒精不见了———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D.气味变淡了———分子的总数减少 10.【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过气味能区分氮气和氨气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相同质量的氧气和液氧体积不同是因为分子种类不同 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构成原子大小不同 11.图1和图2是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实验时推动注射器活塞将少量浓氨水滴下,观察试管M、N内滴有酚酞试液的棉花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1烧杯乙中溶液变红 B.图2中试管M若浸入冰水中,试管N中的棉花不会变红 C.图2中试管M和试管N内的棉花依次变红 D.图1和图2都可以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a所示装置,探究分子运动及其特点,利用相对湿度传感器测定等体积的冷水和热水上方空气的湿度,实验结果如图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不仅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还能证明分子运动速率和温度的关系 B.曲线①为烧杯A上方测定的实验数据 C.该创新实验凸显了数字化实验的优势而且绿色环保 D.液面上方水分子间隔大于液面下方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