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7961

第4课 古诗三首 课时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11167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小学,三年级,2024,统编,语文,学期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古诗三首 课时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研学活动中,同学们看到了很多美景,请你阅读并完成练习。 同学们来到①洞tíng湖,看到月光和水色②xiāng互交融在一起,湖水像一面③wèi经打磨(mò mó)的镜子;同学们来到乡村,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还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正在挑(tiǎo tiāo)促(cù zù)织;同学们沿着曲折的④小jìng登上半山腰,看到了被⑤shuāng染红的⑥fēng叶。 1.用“√”选出语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根据语段中的拼音,依次写生字。 ①洞湖 ②互 ③经 ④小 ⑤ ⑥叶 二、选择题 3.给下面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白云生处有人家( ) A.产生,生出。 B.出生。 (2)知有儿童挑促织( ) A.用细长的东西拨。 B.挑动。 (3)湖光秋月两相和( ) A.温和。 B.协调,和谐。 三、填空题 4.[题型新颖]比较阅读本课的三首古诗,完成下表。 诗题 相同点 不同点 朝代 作者 与下面画面对应的诗句 蕴含的情感 望洞庭 写 季景色的 言绝句 山行 夜书所见 四、信息匹配 5.【选做】研学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开展了古诗趣味知识问答活动,请你读一读下面的诗句,圈出能体现秋季的词语。 (1)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3)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五、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 ,白银盘里一青螺。 6.把古诗补充完整。 7.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 比作 ,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 。 8.前两句诗的意思是 9.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写湖光和月光相互映衬,突出了洞庭湖的宁静之美。 B.诗的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洞庭湖比作青螺,写出了湖水的清澈。 为了进一步感受诗人的秋日情怀,同学们深入研读了《山行》一诗,完成下面练习。 山行 ,白云生处。 停车坐爱,霜叶红于二月花。 10.把古诗补充完整。 11.语文要素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1)借助插图法。看上面的插图可知,”斜” 指山间小路 的样子,“生” 写出了白云在山间 的景象。 (2)联系生活法。去下面哪个景点,最有可能看到 “石径斜” 的场景?( ) A.杭州千岛湖 B.上海迪士尼乐园 C.安徽黄山 D.北京天安门 12.有人说,《山行》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如果把它画下来,根据古诗内容,我会画出这些景物: 。 13.诗人突然停下来的原因是 。(用原文中的诗句回答)。 14.在傍晚时分,夕阳斜照下的枫林更让人心生喜爱,你看 。(发挥想象写一写 “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画面)。 联系上下文理解,再填空。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②促织③, 夜深篱落④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②[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③[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④[篱落]篱笆。 15.古诗《夜书所见》的作者是 朝的 ,诗的内容写的时间是 季的一个晚上,当时作者听到秋风吹动 发出的声音,感受到从江面上吹来的 寒冷,就想起家乡和家乡的亲人了。 16.我知道诗句中“ ”的意思是蟋蟀,“ ”的意思是篱笆,“ ”的意思是指旅客思乡之情。 17.我猜到“ , ”这句诗句的意思是写作者想到自己家乡的孩子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可能还没睡觉,还挑着夜灯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玩呢。 参考答案 题号 3 答案 (1)A (2)A (3)B 1.mó√ tiǎo√ cù√ 2.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辨析和多音字。 磨:读mó时,①摩擦,②使物体光滑、锋利,③研究、商讨;读mò时,①把粮食等碾碎,②粉碎粮食的工具。 挑:读tiāo时,①用肩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