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综合与实践》第4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复习与关联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复习课 第4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聚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复习,涵盖质量单位和数字编码等知识。通过回顾整理,强化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对质量单位和数字编码有一定认识,但在知识的系统性和灵活运用上存在不足。部分学生在整理复习方法的掌握和实践活动的操作上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质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计量。 2. 观察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公民身份号码、邮政编码等。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曹冲称象故事中蕴含的等量代换数学原理。 2. 思考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数字编码的编制规则。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语言描述曹冲称象的步骤、质量单位的使用和数字编码的含义。 2. 能够与同学交流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成果和体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进一步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相关知识,包括单位换算和实际应用。 2. 深入理解数字编码的编制方法,如公民身份号码、邮政编码和学号的设计。 3. 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 1. 进一步掌握整理复习的基本方法,构建综合与实践知识体系。 2. 灵活运用等量代换和数字编码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乐于表达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质量称、相关物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故事导入 (1) 教师说:“同学们,大家都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今天我们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复习综合与实践的知识。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曹冲称象的步骤。”引导学生回忆。 (2) 教师提问:“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质量的?这个故事中包含了什么数学知识?”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引导,总结出等量代换和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的数学原理。 (4)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需要运用质量单位和等量代换解决问题的图片,如超市称重、货物运输等,说:“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和质量有关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复习这些知识。” (5) 教师布置任务:“请大家分组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等量代换的思想。” (6) 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方向,给予个别指导。 (7) 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8) 教师总结:“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和生活实例,我们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就来复习质量单位的知识。” 1. 回忆曹冲称象的步骤。 2. 思考并回答故事中的数学知识。 3. 分组讨论生活中等量代换的实例。 4.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评价任务 回忆准确: 回答合理: 讨论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展示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后续复习质量单位和数字编码知识奠定基础。 知识梳理 质量单位复习 质量单位认识与换算讲解 (1) 教师展示题目:“计量下面物体的质量,用哪个单位合适?”说:“大家思考一下,不同物体应该用什么质量单位来计量。”引导学生分析。 (2) 教师提问:“计量比较轻的物品、比较重的物品和较重的或大宗物品,分别常用什么单位?”让学生回答。 (3) 教师总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4) 教师展示题目:“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8000千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