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9389

2024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在一起 第2课《凝聚的力量》课件(共38张PPT,内嵌视频)

日期:2025-09-19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760778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凝聚的力量,视频,内嵌,PPT,38张
  • cover
(课件网) 2、凝聚的力量 第一单元 我们在一起 2024湘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美术 汇报人:XXX 时间:202X 第一部分 新课导入 第二部分 新知讲解 第三部分 延伸拓展 目录 第一部分 新课导入 作品欣赏 ——— 于细微处汇聚力量 美术作品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从迥异的个性中聚起共识,从纷纭的悲欢中凝结情感和力量。富于真实质感的作品,总是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给民族、社会的凝聚与进步带来深远的影响。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油画)1870-1873 列宾(俄罗斯)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 《西沙之晨》(油画)1979 何岸 中国美术馆藏 《草原盛会》 (油画)2007 吴云华 中国美术馆藏 《月 夜》(油画)1880 克拉姆斯柯依 《松树林》(油画) 1872 希施金 《金色的秋天》(油画) 1895 列维坦 作品欣赏 ——— 凝聚生活之美 第二部分 新知讲解 艺术家如何通过美术作品凝聚生活之美? 历史背景:经济条件、社会文化背景 形式分析:构图、造型、色彩、环境、明暗 在艺术作品中,群体场景里的人物互动增强了集体的力量和凝聚力,使作品更有感染力。 归纳、整理、构思 ——— 创作 体验、经历、故事等素材 情感表达 美术作品怎样展现凝聚的力量?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1870-1873 列宾(俄罗斯)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 1870年夏季,列宾与同班同学华西里耶夫一起来到伏尔加河河畔写生。俄罗斯的母亲河那美丽的风光给列宾极大的震动。他从来没有如此亲近地看过自已的母亲河,但是随之而来的一幕却使他的心阵痛起来。涅瓦河河畔的那一幕再次上演了,一群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沉重的平底货船,艰难地向前移动着。列宾的创作激情被触发了,在随后3年时间里,他专门到伏尔加河旅行了两次,他采访纤夫,和纤夫们交朋友,并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写生。1873年,《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终于完成了。 历史背景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19世纪俄国画家列宾创作的一幅油画。 这幅画描绘的拖船工人在伏尔加河畔拉船的景象,画面中画了11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面容严峻,双肩低垂,穿着破旧的衣服,呈现出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形式分析:画面内容 视线 凝聚力量向前 静 三角形 动 形式分析:构图 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 形式分析:人物造型 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 形式分析:人物造型 形式分析:人物造型 背景的色彩昏暗迷蒙 全画采用淡绿、淡紫、暗棕色来描绘物象,使气氛显得惨淡,增强了全画的悲剧性。 形式分析:色彩 惆怅、孤苦、无助、悲剧性、艰辛 形式分析:环境 明 暗 暗 暗 暗 明 暗 形式分析:明暗 该画反映了俄国纤夫苦难的生活,寄托了画家对下层人民群众悲惨生活的同情,也艺术地体现了作者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对俄罗斯其他画家作品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经验借鉴,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俄罗斯绘画艺术。 汗流浃背的身上“凝聚着磅礴的气魄” 低沉雄壮而又悲怆铿锵的“伏尔加河船夫曲”的回声。 情感表达 小组讨论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1870-1873 列宾(俄罗斯) 《我们走在大路上 》 油画 1964年 潘世勋 VS 构图有哪些异同? 画面体现的“凝聚的力量”给我们的感受是相同的吗? 艰苦、挣扎、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草原盛会》 (油画)2007 吴云华 中国美术馆藏 《西沙之晨》 (油画)1979 何岸 中国美术馆藏 VS 思考:比较两幅作品,说一说艺术家们分别怎样处理了人物之间的关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