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国二十四节气-寒露节气 其他保健小技巧 肆 “四不,五要”的诀窍 叁 寒露节———养生 贰 二十四节———寒露 壹 录 目 第壹章节 二十四节气 ———寒露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为寒露,通常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 寒露还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的节气。 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今日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 二十四节———寒露 寒露二候: 雀入大水为蛤 贰 此时,最后一批鸿雁南飞,古人称之为“宾”;雀鸟不见,海边蛤蜊因条纹颜色与雀鸟相似,古人便认为雀鸟入水化为蛤蜊;而菊花则凌寒怒放,为深秋增添了一抹生机。 二十四节———寒露 寒露一候: 鸿雁来宾 壹 寒露三候: 菊有黄华 叁 第贰章节 寒露节气 ———养生 寒露如约而至,标志着深秋的到来,气温持续下降,昼夜温差增大,自然界中的阳气渐收,阴气渐盛,养生方面应注意这些要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寒露之后,应继续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以调节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 其中,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寒露节———养生 寒露起居:早睡早起 1 深秋是呼吸系统疾病和胃肠疾病的发病高峰,为预防这些疾病,首先要注意添衣保暖。 大家不妨学一个秋冬季节的穿衣口诀:内贴中松外收口———内衣贴身,中层宽松,外套防风。内衣最好柔软贴身,有助于增加保温性;中层的衣服吸湿性要强,不要过紧,保持干燥;外套一定要防风,最好在领口、袖口、腰部、脚踝处有收口的设计,可以防止冷空气趁虚而入。 另外,深秋因天气逐渐变冷,大家应尤其做好下肢保暖。俗话说“脚冷冷全身”,脚部受冻,身体抵抗力就会下降。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及足三阳经所经之处,若脚部受寒,寒邪循经侵入人体,会影响其脾胃、肝胆、肾及膀胱等脏腑功能。因此,在寒露节气外出时,要穿着保暖的鞋袜和衣裤,避免足部受寒。 寒露节———养生 寒露着装:防受凉 2 寒露时节正当金秋之时,燥气当令,当燥邪之气侵袭人体时,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容易出现诸如舌燥咽干、咳嗽少痰、皮肤干燥、口唇干裂等秋燥症状。 此时宜多食滋阴润燥、养阴润肺之品,如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此外,还应少食油腻厚味及辛辣之物,如辣椒、花椒、桂皮、酒等。因为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养生还要注意“防肺燥,护阴津”,饮水以温热为佳。 寒露节———养生 如有秋补需求,则应按照辨证进补的原则,进行阴阳平衡的滋补,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 大家可根据各自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补品,如黄芪、人参、沙参、枸杞子、何首乌等。 寒露饮食:多食滋阴之品 3 寒露节气后,运动方面也要有所调整,可以选择慢跑、登山、散步等形式,但运动时间不宜太早,这是因为晨起气温太低,身体素质较弱者容易感受寒邪。 寒露节———养生 寒露运动:不宜太早 4 同时,不论何种运动,都不宜过量,在全身微热,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可停止,应避免大汗淋漓,以保持阴液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否则会伤阴损阳。若遇到阴雨天气时,可选择在室内运动,不可冒雨涉水,以免感受寒湿。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正是出游赏秋的好时节。 人们可以趁着闲暇时光,多接触大自然,进行散步、慢跑、爬山等户外活动,以达到放松身心、调畅情志、增强心肺功能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