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1293

浙美版(2024)八上 第四单元第9课《走向世界的中国标志》教案+素材+课件(18页)

日期:2025-09-20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9次 大小:340659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走向世界的中国标志,课件,素材,教案,9课,美版
    (课件网) 走向世界的 中国标志 教师:[姓名] 日期:2025年09月17日 视觉冲击激发兴趣 核心问题引导 展示三组中国标志案例: 2008北京奥运会标志、2022北京冬奥会标志 中国银行标志、北京大学标志 G20杭州峰会标志、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标志 引导提问: 这些标志的共同文化特征是什么? 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为何称其为“走向世界的中国标志”? 新知探究:案例分析一 - 中国银行标志 标志解析 设计背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表达 核心元素:“中”字书法与古钱币造型融合 文化内涵:体现“天圆地方”的传统宇宙观与金融行业属性 分析问题:“中”字与古钱币的造型结合方式,如何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理念? 新知探究:案例分析二 - 北京奥运会标志 标志解构 核心元素:“中国结”纹样与“太极拳人形”动态线条 文化融合:中国传统吉祥符号与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精神的视觉统一 关键问题:“中国结”的编织结构与“太极拳人形”的运动姿态,如何实现文化符号与体育精神的双重表达? 中国标志设计常用方法 三大设计方法 传统文化符号直接引用:如古钱币、祥云、龙纹等具象符号的现代化转译 传统理念视觉转化:如“天圆地方”“和谐共生”等抽象思想的图形化表达 汉字结构巧妙运用:如“中”“京”等汉字的形态解构与重构 技法示范:标志设计标准制图方法 核心制图规范 比例标识法:通过基准线与控制点标注元素间比例关系,确保缩放一致性。 技法示范:比例标识法 操作步骤 确定基准线与关键控制点(如图形顶点、转折点) 标注各元素间的相对比例(如宽度比、高度比、间距比) 校验整体比例协调性,修正视觉误差 示例:以教材学生作品为例,演示“中”字标志的比例标注过程。 方格标识法:利用等比例网格系统定位图形轮廓,保证绘制精度。 重要性:严谨的制图规范是标志在不同媒介、尺寸中准确应用的技术保障。 技法示范:方格标识法 操作步骤 绘制等比例方格网:在绘图纸或数字画布上,先绘制出均匀的等比例方格网,例如1cm×1cm的网格。 定位图形轮廓关键点:对照参考图,在网格中精确标出图形轮廓的关键点,如圆心、弧线的起止点、转折点等。 细化线条曲率与细节:以网格线为参照,依据关键点的位置,逐步细化线条的曲率、弧度和细节特征,完成整体轮廓的绘 制。 示例:以圆形标志为例,演示网格定位与轮廓绘制的对应关系。 技法示范:课堂练习指导与设计意图 练习任务 选择教材中简单标志(如大学标志),分别用比例 标识法与方格标识法完成临摹练习。 同桌互评作业,重点检查比例标注准确性与网格定 位精度。 创作实践:设计任务与要求 核心任务:为班级/学校设计具有中国风格的标志 具体要求 文化元素:至少包含1种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如传统纹样、汉字结构、吉祥图案) 主题契合:体现班级/学校特色与理念 技术规范:应用比例标识法或方格标识法完成规范制图 成果提交:设计草图(含尺寸标注)+ 200字以内设计说明 创作实践:选题建议与创作指导 选题参考 文化元素:传统纹样(如祥云、回纹)、汉字结构(如 校名简称)、吉祥符号(如蝙蝠、如意) 表现形式:图形与文字结合、抽象与具象结合 指导要点 确保标志的简洁性与识别性 文化元素需与主题理念自然融合,避免生硬堆砌 严格遵循制图规范,保证技术准确性 展示评价:标志设计展与评价表 评价维度与权重 文化元素运用(30%):传统符号的现代表达是否恰当 设计创意性(25%):主题表现是否新颖独特 制图规范性(25%):比例/网格标注是否准确严谨 主题契合度(20%):是否体现班级/学校特色 评价形式:组织“标志设计展”,展示学生作品并发放《标志设计评价表》 教学小结:知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