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生物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生物的共同特征,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清晰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理解判断生物的基本依据。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语言表达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特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借助丰富多样的生物素材展示,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的神奇和珍贵,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以及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这一要点。 (2)运用生物的特征准确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生物的各项特征,并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这些特征判断某一物体是否为生物。 (2)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特性,这两个概念相对抽象,学生较难理解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本质。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生物特征的相关概念和重要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准确的知识信息。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特定生物现象所体现的生物特征等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3.观察法:展示大量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直观的感性认识,进而归纳总结生物的特征。 4.举例法:列举丰富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特征概念,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增强知识的可理解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1)播放一段精彩的大自然中各种生物活动的视频,如鸟儿飞翔、鱼儿游动、植物生长、动物捕食等,同时播放一段机器人跳舞的视频。 (2)提问引导: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和有趣的机器人表演。那大家思考一下,机器人是生物吗?为什么你认为它不是生物呢?请说出你的理由。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生物的特征,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二)探究新知(30 分钟) 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5 分钟) (1)展示生石花和钟乳石的高清图片,以及其他一些生物(如小狗、向日葵、蘑菇)和非生物(如石头、汽车、塑料花)的实物或图片。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日常所见,展开热烈讨论:生物与非生物有哪些明显的区别?生石花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怎样准确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 (3)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认真倾听并适时给予反馈和总结,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生物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使其区别于非生物。 2.生物的基本特征(25 分钟)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3 分钟) (1)展示植物细胞(洋葱根尖细胞)、动物细胞(手臂肌肉细胞)、细菌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以及病毒的结构示意图。 (2)详细讲解: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像图中的洋葱根尖细胞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了根尖。人和动物同样是由细胞构成,众多细胞一起构成了我们的身体组织和器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