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8252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全单元 学案式 课件(5份打包下载)

日期:2025-09-1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173988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七,下载,打包,5份,课件
    (课件网)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规范训练】 (写出下列图标的含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有关知识.2.能识别常见的安全标志.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当心易燃物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禁止燃放鞭炮 禁止吸烟 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 课堂检测 学习任务1 爆炸及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 利用如下装置可模拟可燃粉尘爆炸(课本P179习题),认识面粉等粉尘爆炸的原因. 1.爆炸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发生爆炸,塑料盖被掀起 蜡烛的作用: ; 加盖的作用:形成 体系; 鼓气的作用:增大面粉与空气的 _____ 引燃面粉 密闭 接触面 2.一些与燃烧和爆炸相关的标志 【归纳小结】(1)引起爆炸的原因:可燃物在 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 而引起爆炸. (2)能引起爆炸的常见物质:烟花爆竹、可燃性气体(如 )、粉尘(如面粉、 等). 3.常见易燃物:硫黄、白磷、 、汽油、氢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 等. 有限的空间 迅速膨胀 H2、CO、CH4 煤粉 酒精 面粉 1.(2024·肇庆检测)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 A.沼气  B.氮气   C.汽油   D.氢气 B 2.(2024·汕尾期末)如图,向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空气,发生爆炸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吹入空气仅仅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B.发生爆炸后容器内氧气不充足从而使蜡烛熄灭 C.在有限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D.实验中应用废旧矿泉水瓶作容器,不能用玻璃瓶 A 3.(2024·南宁一模改编)下列图标中,属于“禁止烟火”标志的是( ) B 学习任务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观察课本P166“实验7-1”,填写下表: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手的感觉 实验结论 化学方程式 生石灰与水反应 _____ _____ 生石灰与水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_____ 【总结】 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变化的同时伴随能量变化,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液体沸腾,产 生大量白雾 发烫 放出 CaO+H2O Ca(OH)2 4.(2024·重庆期末)化学变化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反应吸收热量的是 ( ) A.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B.红磷燃烧 C.铁丝燃烧   D.镁与稀盐酸反应 A 课堂检测 课堂导学 课堂检测 1.因不易接触易燃物和易爆物,所以一般不需要备有防爆器材的场所是 ( ) A.面粉工厂   B.煤矿矿井   C.棉纺工厂    D.湿地公园 D 2.(2024·湛江检测)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下行为违反规定的是 ( ) ①在加油站接打电话 ②搬运易燃易爆物时轻拿轻放 ③携带鞭炮乘公交车 ④存放易燃物时留有一定距离的安全通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C 3.(2024·聊城一模)2024年3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在加油站接打电话 B.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时,立即乘电梯逃生 C.电动车应利用充电桩充电 D.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 4.“防火胜于救火.”科学地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严禁游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B.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C.夜晚发现煤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 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B 温馨提示:学习至此,请完成课后作业P286(课件网)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梳理 实验梳理 实验突破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